分享

[人文历史]聊聊宋代关羽庙的祀典化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22-03-31

文/彭允好

关羽信仰流传到宋代,有重大的变化,这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  关羽(庙)的祀典化。 

·  关羽信仰内涵的佛教化与道教化。 

·  关羽崇祀的多元化。 

                                             荆州关帝庙正殿

(一)、关羽(庙)的祀典化 

宋代关羽庙的祀典化,存在二种不同形态,一是从祀武成王庙,这是受到唐朝惯例而做的决定,自宋太祖时期即延续下来的礼制 ,另一是关庙得到赐额,关羽逐渐受到朝廷封赐,位列州县祀典 。 

以往,学者讨论关羽得到著朝廷的封赐,大多据《关圣帝君圣蹟图志》等宗教文献,这是有问题的,因为这些资料中杂有夸大、不实的事蹟。在此,我们根据《宋会要》等官方、教外史料,来叙述关羽受朝廷封赐的过程。 

唐代贞元年间玉泉山关庙,曾在地方官员支持下重修,但只是官员个人的喜好,并不意味当时关庙已具合法的地位 。关羽信仰真正取得合法,是在北宋中期。《宋会要》云: 

蜀汉寿亭侯祠,一在当阳县,哲宗绍圣二年五月赐额显烈 。 

《宋史》记载,〝凡祠庙赐额、封号,多在熙宁、元右、崇宁、宣和之时〞 。显然,玉泉山关庙,是在朝廷大举合法民间祠庙的大潮流下,透过地方官之助,取得合法地位。在宋代,祠庙一合法,庙中主神即名列地方祀典,除官员按时致祭维修外,神明亦可因灵验,获得加封。北宋元丰三年,朝廷定下封赐神明的制度是〝已赐额者加封爵。初封侯,再封公,次封王。生有爵位者从其本。妇人之神封夫人,再封妃。其封号者初二字,再加四字,如此则赐命驭神恩礼有序〞 。关羽因生前受汉帝封为汉寿亭侯,所以在此一制度下,于〝徽宗崇宁元年二月〞被加封,成为公〝忠惠公〞,至大观二年进封〝武安王〞 。据李焘《续资治通鑑长编》,宣和五年( 1123)关羽又被皇帝「敕封义勇武安王,从祀武成王庙」 。《荆门志》载南宋高宗建炎二年( 1128)三月二十五日朝廷加封关羽为「壮缪义勇王」,诰辞略曰:「肆催奸宄之锋,大拯黎元之溺」 。由此可知,关羽信仰在高宗抗金战役曾发挥影响。淳熙十四年( 1144)十一月二十一日,关羽再被加封英济二字,这是关羽在宋代所得的最后封号 。 

                                                         大同关帝庙

(二)、关羽信仰的佛教化 

关羽信仰的道教化,大致上是从南宋中期才开始,因笔者已有专文讨论 ,此不赘述,只叙述宋代关羽信仰佛教化的情形。前已言及唐代中期关羽信仰已与佛教有关。至北宋中期佛教化的倾向更加明显。 

北宋元丰年间玉泉山关庙因庙渐颓坏,曾重修一次,张商英为此事,写有一碑记,透露该庙状况: 

陈隋间有大法师名曰智顗 … 自天台止于玉泉,冥坐林间,身心湛寂。此山先有大力鬼神与其眷属怙恃凭据,以神通力故知师行业,即现种种诸可怖畏,虎豹号掷,蛇蟒盘瞪,鬼魅嘻啸,阴兵悍怒,血唇剑齿,毛髮鬅 鬙 ,妖形丑质,欻忽千变。法师愍言:「汝何为者,生死于幻,贪著馀福,不自悲悔作是?」语已,  言悄绝。倾然,丈夫鼓髯而出,曰:「我乃关羽,生于汉末,值时纷乱,九州瓜裂。曹操不仁,孙权自保,义臣蜀主同复帝室,精诚激发,洞贯金石,死有馀烈,故王此山。所嗜为杀,所食为腥。谛观法师具足殊胜,我从昔来本未闻见。我今神力变见已尽而师安定,曾不省视,汪洋如海,非我能测。大悲我师,哀悯我愚,方便摄受。愿捨此山,作师道场。我有爱子,雄鸷类我,相与发心,拥护佛法。」师问所能,授以五戒,神复白言:「营造期至,幸少避之。」其夕晦冥,震迳掣电,灵鞭鬼捶,万壑浩汗,湫潭千丈,化为平地。黎明往视,精蓝焕丽,檐楹栏楯,巧夺人目。海内四绝,遂居其一。以是因缘,神亦庙食千里,内外同共 …… 。 

与董廷的庙记对照之下,很明显可知张商英的叙述大体上承袭董廷庙记,但有二处,是新增加的说法:一、是关羽父子,相与发心,拥护佛法一事,另一是关羽请求智顗授五戒。原本,在唐中、末叶,民间只流传关羽捨地建寺并守护玉泉寺的传说,至此,关羽父子被佛教化,成为佛教的信徒和护法。这一传说,在当时佛教界非常盛行,南宋中期佛教史书宗鑑的《释门正统》与宋末志磐的《佛祖统记》皆有所记载 。其中《佛祖统记》更进一步发挥道: 智者禅师于玉泉山为关王父子授菩萨戒 。 〝菩萨戒〞是较〝五戒〞更深入佛教者才得授的;由此可知,关羽父子至宋末,已完全被佛教法师视为佛教的神祇,后关羽即在此基础上,逐渐被视为佛教寺院的保护神:伽蓝神。 

                               泉州关帝庙,金碧辉煌的殿顶颇具岭南客家风格

( 三 ) 、关羽信仰的多元化 

讨论宋代的关庙,最好的方式是使用当时的记载如会要、方志、笔记、文集 … 或是地理图经。香港学者 罗烈 曾搜寻现存宋代方志四十馀种,说〝记关羽祠的似乎只有《咸淳临安志》一条〞 。在该书卷七十三〈祠宇〉部份写著: 

清元真君义勇武安王庙,在西溪法华山,绍兴三十二年建,一在半道红。 

由此可见,最晚至南宋咸淳( A.D. 1265-1274)间,杭州一带已有两间关羽庙。值得注意的是,民间人士此时称关羽为〝清元真君〞,显示,已有人在道教化关羽 。 

此外,北宋末范致明的《岳阳风土记》亦提及一间关庙: 

石濑庙,乃关公庙,湘州记云:石子山溪西有小溪,溪水映彻。关公南征尝憩此,因以名濑。今庙亦以此名之 。 

另在宋代笔记间亦有言及关庙及关羽信仰的情况,如南宋知非子尤  (君玉)的《万柳溪边旧话》即云: 

·  始迁祖赠待制公讳保叔,自晋江避难入吴,往来吴中诸郡,未有定处。尝同王枢密康靖公游浮玉山,宿壮缪侯祠中,以卜居求梦。夜梦侯手赐锡器,器中书一成字,觉以告康靖。康靖曰:器者器皿也,皿上著一成字锡者。常之西南有锡山,神明赐公锡器,意者俾公无锡而子孙盛乎。始祖遂领神意定居锡之许舍山中,命子孙世世奉壮缪侯香火 。 

·  关侯祠凡三易后定,筑于青枫岩下。祠后潭水清澈可爱,另立一方亭对潭,扁曰云留亭,题两边柱曰: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皆待制公手笔。待制公奉关侯如祖先,朔望必拜。馀日隔三五日,必来洒扫,虔揖培灌竹木,故竹木比他山麓更森蔚可爱。春秋多游人,亦有进关侯香者 。 

这二则史料是连贯的,是作者〝知非子尤  君玉〞陈述其祖先待制公避难入吴,游郡内浮玉山借宿关庙祈梦居处有应,遂命子孙世世奉关羽香火,并在住处常州西南锡山立一关侯祠,定时奉祀,按时打扫。由此可知北宋时吴郡有一关庙,而南宋常州锡山有另一关庙。 

这种祈祷有应,奉祀关羽香火之事,亦可在《夷坚志》见到: 

向友正 …… 淳熙八年为江陵长史 …… 痈发于胸臆间 …… 痛甚,委顿而卧,似梦非梦,见一伟丈夫,长鬚巨目,执拂尘,披衫微揖而坐,传药方与之 …… 友正敬谢,即如其言,不终剂而痊。后诣玉泉祷雨,瞻寿亭关王像,盖所感梦者,因绘祀于家。 

由以上的史料与讨论,可知宋代关羽信仰的多元性,不只有立庙祭祀,亦有崇奉其绘像,其信仰分佈除荆州当阳、四川西南外,已扩及杭州、岳阳、吴郡、江陵、潼关等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