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群从亚洲“逃难”来的老鼠,缓解了肆虐欧洲四个世纪的黑死病

 天选小丑 2022-03-31

人类最恐惧的传染病主要有两种,一是天花,另一个就是鼠疫。鼠疫有个更为人熟悉的名字,“黑死病”。历史上曾发生过3次世界性的鼠疫大流行,每一次都伤亡惨重。

第一次大流行发生在公元6世纪,收割了一亿条人命,致使拜占庭帝国走向衰亡;

第二次大流行于1347-1353年在欧洲蔓延,杀死了2500万人;

第三次大流行是19世纪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全球死于鼠疫的人达到1500万。

这三次大流行中,虽然第一次的死亡人数最多,但要说哪一次最为恐怖,却是第二次。这次鼠疫让欧洲成为人间地狱,给欧洲人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人类史上最严重的瘟疫

一切得从一场战争说起。1347年,蒙古人建立的四大汗国之一“钦察汗国”,攻打黑海港口城市卡法(现在的费奥多西亚)。

战争中,蒙古军队损失很大,愤怒的他们决定将尸体投入卡法城中,让里面的军民感染瘟疫。计谋得逞,卡法很快沦陷。

战争结束后,笼罩着城里的瘟疫却没有销声匿迹。当时卡法城内有不少意大利人,战败后,他们纷纷回到家乡,也带回去了“瘟疫”——黑死病(鼠疫)。

途中,鼠疫传播到君士坦丁堡(现在的伊斯坦布尔),最终抵达意大利西西里岛。从这里开始,肆虐欧洲的黑死病噩梦就开始了。

鼠疫从意大利港口城市莫桑拿,经水路蔓延到北部的热那亚,攻破法国城市马赛……就这样,这种瘟疫一步步地从意大利辐射到西欧、北欧、东欧,最终于1352-1353来到俄罗斯。

中世纪的欧洲可谓多灾多难,饱受饥荒、战争的危害,城市卫生条件差。这样的环境,恰好成了传播鼠疫的温床。

鼠疫原本是野生鼠类之间的慢性流行病,鼠蚤吸食了带病动物的血液后,细菌在体内繁殖。鼠蚤如果吸食其他动物的血液,那么细菌就会感染对应的动物。

欧洲大瘟疫,大部分的传播途径是野生鼠——黑家鼠——人类,少部分是野生鼠——人类,鼠蚤就是在这些环节中,将寄生在体内的病菌鼠疫耶尔森氏菌(鼠疫杆菌),传播给人类的。

而人与人之间,也可以传染鼠疫。鼠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教皇御医乔利阿克在《外科学》中写道“……与之接近探视都无不染上此病,亲如父子亦不能探望……”。

这次鼠疫大瘟疫,还催生出了一个词“pest”。当时很多地方的房屋、墙壁,都标有一个大大的字母“P”,这并不是儿童在恶搞涂鸦,而是告诉行人尽快远离。

这些黑色的“P”,警告着人们这里有鼠疫患者,可是这样的做法似乎无济于事,“P”就像鼠疫一样,扩散到了更多的房屋和墙壁上……

最终,整个欧洲都未能躲过鼠疫的侵略。相比其他地区,位于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拥有比较理想的隔离条件,但他们隔离病患时却忽略了来往船只的老鼠,因此也被感染了。

元气大伤的欧洲

欧洲被鼠疫的阴云笼罩着,可谓元气大伤。在多个国家中,受灾最为惨重的是意大利和法国,尤其是作家薄伽丘的家乡佛罗伦萨。

“这瘟疫太可怕了,健康的人只要一跟病人接触,就染上了病……不,情况还要严重呢,不要说接近病人,跟病人说话,就会招来致死的病症,甚至只要接触病人穿过的衣服、摸过的东西,也立即会染上瘟病。”——薄伽丘《十日谈》

鸟嘴医生:黑死病流行期间的瘟疫医生

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也是鼠疫大流行的亲历者。曾经繁华的佛罗伦萨,在鼠疫毫不留情的肆虐下,陡然变成了人间地狱。

大街上的人,走着走着突然倒地暴毙;窝在家中的人,身亡也无人知晓,直到臭味被他人闻到;每天,都有大量的尸体被运到城外……

英国童谣《Roses》中“圆环形状的玫瑰,装满口袋的花束,灰烬,灰烬,你们都要倒下!”,描述了这样的景象:鼠疫暴发时,运尸车用鲜花掩盖尸体和臭味,空气中漂浮着焚烧的灰烬。

在这场大瘟疫中死亡的人数,无法精准计算,少则2000万,多则4200万,传统观点认为一共死亡2500万人,大约占据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

这些死者中,大多死于鼠疫,但也有人因“人祸”而亡。犹太人被诬蔑陷害,冠上“投毒者”的罪名被杀死。例如在德国的美因茨,就有1.2万犹太人被活活烧死。

除了死伤之外,欧洲的经济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发生在中世纪的鼠疫大流行,不仅波及面积广,“后劲”也很足,一直延续到18世纪初。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原因让张牙舞爪的鼠疫有所收敛呢?

鼠疫的终结

在抗生素发明之前,人类一旦感染鼠疫,基本就只能等死。据了解,1894年,导致鼠疫发生的鼠疫杆菌才被发现;感染鼠疫的途径,在1898年才得以揭晓。

鼠疫杆菌发现者:亚历山大·耶尔森

令人闻之色变的鼠疫大流行,人类没有招架之力,只能尽量做好隔离措施,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够消灭病菌的样子。

其实,嚣张的鼠疫在18世纪初得到缓解,跟一群从亚洲“逃难”来的老鼠有关。这些老鼠叫做印度褐家鼠,本来好好生活在地下洞穴,不料18世纪初的一次大地震,让它们不得不来到地面谋生。

地震刚发生,人类没有太多精力灭杀褐家鼠,给了它们壮大族群的机会。不过等灾后情况好一些,人类就“磨刀霍霍向老鼠”了。

印度褐家鼠没了家,又人人喊打,一路向西逃难,通过水路来到了欧洲。人们惊奇地发现,褐家鼠出现之后,肆虐欧洲几个世纪的“黑死病”,居然得到了遏制。

从前文中得知,传播鼠疫(黑死病)的主要是欧洲的黑家鼠,而印度褐家鼠的到来,对黑家鼠形成了压制。

褐家鼠更团结、更聪明、适应能力更强,很快就占领了地盘。如此一来,被“压迫”的黑家鼠数量开始一步步减少,鼠疫的情况便得到了遏制。

有朋友可能会问,难道褐家鼠不会传播鼠疫吗?其实,褐家鼠身上也有鼠蚤、携带着鼠疫杆菌,但它们身上的鼠蚤,跟欧洲黑家鼠身上的不是一个种类。

印度褐家鼠的鼠蚤名为“角叶蚤”,非常专一,只寄生在褐家鼠身上,哪怕宿主死亡,它的下一个选择依旧是褐家鼠,不会像黑家鼠的鼠蚤那样肆无忌惮地扩散。

当然,严格来说,欧洲这次鼠疫的终结,并不全是褐家鼠的功劳,还跟很多因素有关。例如,采取隔离措施、改善卫生条件、研究鼠疫发病机理等等;尤其是链霉素、青霉素等药物的出现,人类才制服了瘟疫。

福祸相依

鼠疫大流行是一段黑暗惨痛的历史,是欧洲乃至于全人类的伤疤,但中国有句古话叫“福祸相依”。

这次瘟疫,打破了教会的专制地位,许多人不再像以前那样信奉上帝,而是开始相信科学,欧洲走上了文艺复兴的道路。

此外,死在鼠疫中的人不计其数,幸存下来的人,继承了家庭成员的财产。他们手握大量资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最后的晚餐》

打开网易新闻,阅读体验更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