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群从亚洲“逃难”来的老鼠,终结了肆虐欧洲数百年的“黑死病”

 湖边小馆55 2020-02-28

提到“黑死病”,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陌生。”黑死病“也可以叫鼠疫,由鼠疫杆菌感染人体形成,是一种古老的烈性传染病,在全球已经流行了近两千年,曾经有过三次大的流行,夺走了全球大约3亿人的生命。

最为有名的一次是在中世纪时期发生在欧洲的“黑死病”,这一次的发病直接收割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直到现在欧洲人都对此后怕不已,把那段时期成为“黑暗的中世纪”。

一群从亚洲“逃难”来的老鼠,终结了肆虐欧洲数百年的“黑死病”

不过,大多数人虽然知道欧洲中世纪“黑死病”的厉害,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次可怕的“黑死病”最终是被一群从亚洲逃难过去的老鼠终结的!

这个事情还要从一场印度大地震说起,大概是18世纪前期,印度国内发生了一次大地震,这次地震给当地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但同时也逼得另一个群体不得不背井离乡,它就是印度褐家鼠。

一群从亚洲“逃难”来的老鼠,终结了肆虐欧洲数百年的“黑死病”

印度褐家鼠本来是大量生活在印度地下的洞穴之中,但那次的大地震把它们的“家”都给震没了,无奈之下,印度褐家鼠群体只能爬上地表生存。

不过,刚刚经历大地震的印度正处于元气大伤的状态,所以这些印度褐家鼠爬上地表后不仅没有遭到大规模清剿,反而通过以地震之后出现了大量的人类遗体为食物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族群数量翻了好几倍。

但是,这样的“美好时光”自然不会持续太久,反应过来的印度当局立刻开始反击这些褐家鼠,而且褐家鼠内部也因为族群数量太多而无法正常生存,双重压力之下,褐家鼠只能一路向西迁徙,希望能重新找到新的家园。

一群从亚洲“逃难”来的老鼠,终结了肆虐欧洲数百年的“黑死病”

遗憾的是,这次生物史上极为壮观的生物大迁徙并没有什么能够完整反映其整体过程的材料传世。只能根据少量材料,大概还原这群褐家鼠是如何进入欧洲的。

根据外文杂志《科学美国人》的记载,在1727年的阿斯特拉罕,一连几天,都有大量褐家鼠涉水穿过伏尔加河,之后进入乌克兰境内多次涉水。褐家鼠们先是穿过第聂伯河,最后穿过布格河和德涅斯特河,经历了千辛万苦才最终进入欧洲。

换到一般的时期,这么大量的褐家鼠“入侵”欧洲绝对会造成欧洲人的大力抵抗,事实上在一开始欧洲人也确实有过清除这些褐家鼠的想法,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随着这些褐家鼠的到来,肆虐欧洲几百年的“黑死病”开始减弱了!

一群从亚洲“逃难”来的老鼠,终结了肆虐欧洲数百年的“黑死病”

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当时自然难以得出,但进入近代后,随着大量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孜孜不倦的研究,终于还是找出了事情的真相。

因为,“黑死病”的发病是由一种名叫鼠疫耶尔森氏菌(也可以叫鼠疫杆菌)的细菌引起的。这种细菌一般都是寄生在一种名叫“印鼠客蚤”的跳蚤身上,而“印鼠客蚤”又是寄生在欧洲当地的黑家鼠身上。

一群从亚洲“逃难”来的老鼠,终结了肆虐欧洲数百年的“黑死病”

中世纪时期,由于欧洲各地普遍卫生条件差,所以人与黑家鼠的距离无限接近,“印鼠客蚤”能够轻易地从黑家鼠身上转移到人类身上,这样一来,寄生在“印鼠客蚤”身上的鼠疫耶尔森氏菌自然也就能够轻而易举的侵入人体,造成“黑死病”。

但是褐家鼠的到来却改变了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黑家鼠打不过褐家鼠。

一群从亚洲“逃难”来的老鼠,终结了肆虐欧洲数百年的“黑死病”

相比于黑家鼠,褐家鼠更为强壮、机智、好斗,而且褐家鼠擅于团队合作,且对环境的适用能力较强,所以,褐家鼠一来,欧洲的黑家鼠就被打得抱头“鼠”窜,数量开始锐减。

褐家鼠虽然也能携带鼠疫耶尔森氏菌,但它携带鼠疫耶尔森氏菌的载体是一种名叫“角叶蚤”的跳蚤,这种跳蚤相比于黑家属身上的“印鼠客蚤”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那就是对寄主的“忠诚”。

“角叶蚤”对褐家鼠“忠心耿耿”,从来不会寄生别的生物,即便是褐家鼠个体死亡,也只会找一个别的褐家鼠过日子,绝对不会找上其他种类的生物。所以鼠疫耶尔森氏菌就被锁死在了褐家书这个群体里,无法再向外传播。

这也一来,欧洲“黑死病”原本的传播基础就被彻底破坏,失去传播基础的“黑死病”也就渐渐失去了可怕的威力,最终陷入沉寂,而欧洲,也迎来了文明的曙光。

由此可见,最近流行的一句话确实有一定道理,“打败你的一般不是同行,而是跨界!”,要是没有褐家鼠千里迢迢跑过来“搞事”,欧洲的黑家属还不一定会嚣张到什么时候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