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第1640篇】人在旅途 | 父母的存在感

 心理师小鱼儿 2022-03-31

做家长的,最感欣慰的是,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妈妈我的作业全部做好了。最怕听到的是,你能不能不要再说这些无聊的话。

被学生列为榜首的无聊的话是:

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到好大学,考不到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你就会活得很失败……

相信这句话,每个做父母的都想说。尤其面对自己的小孩不肯认真读书的时候,做父母的,恨不得要将这句话揉碎了,嵌进孩子的大脑里。

读不好书,你就完蛋了;上不了好大学,你就完蛋了;没有好工作,你就完蛋了。

小孩尚未开启美丽人生,做家长的就提前开启了“诅咒”。你完蛋了,假如你不听我的话。

不知道,我们做父母的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没有学会祝福和期盼,却给自己的小孩,以最彻底的诅咒和否定。

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确实存在。但,绝大多数孩子,最后都只能安安静静地做一个普通人。

而且,做普通人的概率很高。

我这样说,并不是阻碍孩子们的努力和进取。而是想要告诉我们做父母的,你尽管努力,竭尽全力,至于其他,不必担心。

我们在学习上锻炼出来的抗挫力,会成为成长过程中的宝贵经验。我未必是最优秀的一个人,但一定会选择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一个人是否有担当,靠不靠谱,值不值得信赖,都可以在我们的家庭生活和学校教育里,得到锻炼和培养。

轻而易举地,就将成绩不好等同于人生失败,划等号,那是一种做父母的“懒惰”行为。

似乎,通过威胁,恐吓,就能让孩子明白一个错误的道理。做父母的,看中小孩的成绩,无非是在未来,不想给自己的小孩继续提供平台。

一个孩子,成为学霸或者学渣,并不一定是完全由智商或学校教育来决定。最主要的还是依赖家长的用心陪伴。

点燃孩子的内驱力,让他们懂得拥有更多的知识,只是为了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一个人,想要活得自在从容,最需要的是具备各种学习力。

据心理学研究,学霸和学渣,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其实都选择了逃避。一个钻进书本里,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是为了逃避当下的各种烦恼。

比如,父母的唠叨。我成绩好,父母就不会在我耳边喋喋不休;我成绩好,就可以自由地玩手机;只要成绩好,父母就能满足我的各种要求。

当然,这里不包括,有宏大理想的学霸生。有的小孩,很有使命感。他早早地就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生而为人,应当成全自己。成全,就是不辜负。不辜负自己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独一无二的存在。

这样的学霸生,永远不会成为空心人。他们始终明白一点,我学习是因为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

有些学渣,其实并不是天生就不能学习。而是一种自暴自弃的自我反抗。只不过,这样的反抗,更能激起父母的挫败感。

但是,以自己的蹉跎为代价,其实得不偿失。

父母的不合理的期望,对孩子是一种软暴力。有些小孩,原本具备强烈的学习欲望,却因为自己的父母总是不断地打击和否定,失去了力量。

没有一个孩子是被夸坏的,只有被打击一蹶不振的小孩。

父母的存在感,只能自己给,而不必依附自己的小孩。你有存在感,你的孩子才会有安全感。

内心稳定的住着一个爱孩子的父母,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才有可能被驱动。

【一起看电影】好莱坞大片,一部微缩的战争史诗!

【原创第1639篇】人在旅途 | 我们一起做过的最浪漫的事:站在阴沟里,仰望星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