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了阳关送别,王维还有一首纸短情长的送别诗,诗情与画意交融在一起,读来动人心扉

 小话诗词 2022-03-31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学论著《诗格》中,将诗歌分为物境、情景、意境三种诗境。国学大师王国维也在诗词创作与鉴赏中提出境界一说。可以说,美的境界,是一首诗词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唐代诗人王维,他以绘画艺术的技法和视野来看待诗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能细腻地感受、把握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并将诗人的情感寄托在自然景物中,所以他的诗歌清新淡雅,意境悠远,有着动人心扉的艺术魅力。

读王维的诗,如同欣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那唯美的意境仿佛让人置身于诗情画意的涓涓细流中,以至于苏轼鉴赏了王维的诗歌后,不由赞叹:“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诗歌中,那些意境唯美的山水田园诗,俯拾皆是,他隐居辋川时写下的山水诗,每一首可以说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所以后人从他的诗意中捕捉到灵感,从而进行以画配诗的二次创作。

不光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连他的送别诗中,都有着唯美动人的画面。不信,你看那《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你看那《送别》中的“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看那《送邢桂州》中的“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一句句送别的诗歌,都是令人心神摇曳、浮想联翩的美丽画面。

在王维的送别诗中,除了《阳关曲》之外,还有一首行云流水、境界天成的诗歌,诗人将深深送别之情寄托在春天的美景中,诗意唯美如画,读来动人心扉,原诗如下:

送沈子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开篇明义,这是王维的一首意韵绵延,情韵悠长,动人心扉的送别诗。在这首送别诗的结尾两句中,王维以唯美动人的文字和超凡脱俗的想象力为人们描绘出了春天最美的时刻,也将朋友间的深情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这首诗是王维在长江上游送好友顺流而下归江东时写下的一首诗,他送别的好友名叫沈子福。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虽然在余味深长的景物描写中落下帷幕,却也将送别的深情推向了高潮。

开篇两句,描绘的是渡口的风光,渡口的杨柳在微风中摇曳着动人的身姿,在杨柳飘拂的渡口,行客不是很多。此时此刻,渡口的饯行也已结束,酒过三巡,诗人和友人挥手告别,诗人看着好友登上行船,船夫解开缆绳,行船在杨柳岸的晓风中驶离渡口。

这是一个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送别场景,而且点明了春季的时间与节令。珍视亲友间的相逢、重聚,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所以,古人对离别的不舍,对亲友的挽留与依依惜别的深情就成为了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了。

在王维的笔下,杨柳岸的送别,是经典的送别场面。杨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与离别有着关联的文学意象。在王维另一首著名的送别诗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就是送别的名场面。

柳,是再也普通不过的一种植物,大江南北随处可见它的身影,然而它在传统文化中却被赋予了深厚的人文气息。诗人笔下的柳被赋予了深远、蕴藉的诗意。柳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气质,它那袅娜多姿,楚楚动人的整体形象,同样牵动着诗人们的情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自诗经时代发轫,柳第一次以文学的形象出现在诗歌中。柳,既是景物描写,也寄托着送别双方的情思:

那如缕缕青烟一样随风飘荡的柳絮,那纤细柔长的柳条,让远行的游子、离别的亲人朋友的心田荡起一圈圈的涟漪,这圈圈的涟漪中饱含着人们永恒的缱绻的亲情与友情。

所以,自诗经之后,人们更加愿意把“柳”当作情感的寄托物和情思的归宿。加之“柳”与“留”谐音,折柳赠别、折柳寄远、柳诗相赠也就成为了一种送别风俗。

从南北朝的“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到唐代张九龄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诗人笔下的柳以动人心扉的形象呈现在世人眼前,融进诗词长河的浪花中,一曲曲情意绵长的柳诗像细雨一样浸润着人们的心灵。

作为唐代诗人,王维在杨柳送别文化氛围的浸染下,他也从中汲取养分,并以自身超凡的诗歌艺术天赋将杨柳送别的文化推向了一个高峰。

王维笔下的杨柳,不仅是词人对送别场景的描绘,更是诗人对送别情景的视觉体验。行客少,凸显了送别的渡口更加凄清,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朋友已经扬帆起航,只有诗人伫立在渡口,久久不愿离去,他一直望着远去的行船逐渐消失在视野中,诗人的脑海里,或许在重温刚才与友人依依话别的情景,或许想起了之前和友人交往的点点滴滴。但这一切,都只能是追忆了。

眼前只见友人所乘的船顺水而下,离自己越来越远。想到这些,诗人的心中难免有些茫然若失。这时,诗人以不舍和眷恋的神情望着大江南北两岸的春色:

这是春风荡、春色满园之际,诗人满眼都是桃红柳绿,芳草萋萋的美景,他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像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

诗人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于是他突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边的春色,跟随你远行的船只,陪伴着你一直到江东去吧。这是超凡脱俗的想象,也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寄托着诗人含蓄而深厚的感情。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是诗人给想象插上的神奇的翅膀,他将杨柳,将满眼的春色比作心中对朋友的情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正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人生就像一场旅途吗?旅途中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不正是最重要的吗?诗人似乎在对友人说:你行船在江上,而大江两岸的春色将会包围着你,环绕着你,陪伴着你,萦绕着你,你一定会有一个好心情,而这个好心情会始终陪伴着你;我们的友情也和这春色一样,时时刻刻包围着你,陪你一路前行。

这两句诗中,更值得人点赞、称道的是,王维将眼前的自然景色与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自然界的春色比作心灵中的感情,情与景妙合无间。


全诗自然流畅,一气呵成,所有的真情都从诗人的心田和笔端流淌而出,这种真情,千百年来一直感动着读者,也惊艳着时光。

宋代文学家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这首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王维的这首如诗如画送别诗,全诗虽然只有28个字,但纸短情长,浓浓的友情如无边的春色一样跃然纸上,画面动人,意境唯美,读来扣人心扉。

尤其是诗歌最后两句表达的感情,就像他的“阳关三叠”一样,虽然送别的人物和地点不同,但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却是一样的,那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友情,而这一情感又在诗人的笔下幻化出曼妙的姿彩,这姿彩点缀我们的生活,感动着我们的心灵。

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因为诗人而美丽。王维的这首诗不仅为我国的送别诗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线,也极大地开拓了读者的想象空间,读者可以在这一空间中用自己的想象为它渲染斑斓的色彩。

那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通感体验;也是有无边的春色陪伴,再困顿的旅行都能让人感受到温情的唯美画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