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人酒情未了

 新用户7160502v 2022-03-31

人酒情未了

★蒋明来

说到“酒”,大家心里可能都有一个疑惑,这酒到底是谁发明的?我赶紧查阅史料,关于造酒第一人史料上有多种说法,但最主要的还是仪狄和杜康两种之说。据西汉刘向《战国策》记载: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这是关于仪狄作酒比较详细的记录。杜康是黄帝时期的粮官,他在安置粮食时偶然发现粮食发酵产生了特殊气味的饮品,于是总结、发明了一整套酿酒术,曹操的诗歌里有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至于是仪狄还是杜康发明了酒,其实已无从考证,也无须考证,因为多数人已不在乎是谁发明了酒,在乎的是酒带给我们那些开心的“麻醉时刻”。

我原本也不喝酒,甚至曾经讨厌过酒,但又阴差阳错爱上了酒,说来还有一段难忘的经历。记得第一次沾酒那是高三那年,随着高考最后一科考试结束,大家压抑心头很久的压力瞬间释放,不知道哪位同学提议一起去喝两杯放松放松,于是大家就一拍即合。尽管我从来没喝过酒,但为了不让其他同学扫兴,还是随大流走进从未进过的小酒馆。那天大家既有高考压力的释放、有即将离别的伤感,也有对考试结果的忧虑、对前途未来的迷茫,就这样“酒”成了大家心头的“万能解药”。刚开始我也想过拒绝,但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经不起劝的我,还是不由自主地端起了酒杯,加入了“统一战线”。端起酒杯的瞬间我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苦苦的辣辣的味道着实难以下咽,但看到大家都喝得那么开心,我也就顾上其他了,硬着头皮一口接一口干了起来。从开始的谨慎试探,到微醺时的面红耳赤,到高潮时的反胃作呕,再到曲终人散的伏桌断片,整个过程也不知道持续了多久,反正第二天不仅起不了床,而且还感到天旋地转,仿佛大病了一场似的,就这样与酒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一代诗仙、酒仙李白对天地爱酒如此发问,让天地都无以回复,我想作为普通老百姓更是没有理由拒绝,爱酒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不管爱酒需不需要理由,反正有了破例的第一次,第二、第三、第N次也就顺其自然了。不过有了二十多年酒龄的我,要是用爱酒来形容,其实我觉得自己还是有些差距,因为一个人的时候我一般不喝酒,没有酒局和应酬的时候,也可以十天半个月不闻不问,酒还没有真正“腐蚀”我,让我嗜酒成瘾。但如果真要问我是否有特别钟情的酒,这个问题我也答不上来,因为任何酒喝多了都会醉都难受,啤酒的胀、白酒的辣、红酒的涩、洋酒的烈、米酒的淡,每种酒都不好对付。不过夏天出汗口渴的时候,喝上一瓶冰镇啤酒,那倒是一件十分爽快的事,就像喝豆浆吃油条一样,绝配般的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喝酒,说到底喝的并不是酒,而是一种氛围,是一份或疏或密或繁或简的情感。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喝酒也得找对人。我最喜欢的酒场就是跟三五知己畅饮,大家无拘无束海阔天空,没有喝酒的任务与压力,也没有地位名利的注重,多喝少喝一切随心,互敬不敬无伤大雅,在这样轻松的氛围里喝酒,酒不醉人人自醉。最不喜欢的就是跟地位悬殊的人在一起喝酒,这种酒场从座位到敬酒、倒酒、说话都有讲究,不能造次,这样的酒场通常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只有侧耳倾听随声附和,机械似地鼓掌、服从似地端杯,放不开也走不了,总之喝这样酒就是两个字:压抑。当然要是跟家人在一起喝酒,心情、气氛又完全不一样,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兄弟姐姐能喝则喝不喝也罢,大家不会去拼酒劝酒压酒,更多的是交心谈心,特别是陪父母喝酒既是尊重也是孝敬,喝酒间倾听父母的唠叨,倾听他们饱含情爱的家长里短,也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我既不是圣贤,也没有感到过寂寞,但却留下了“酒鬼”的臭名,这个“雅号”不是别人封的,却是我那不谙世事的女儿送的,说来有点羞于启齿。由于平时免不了有些应酬,喝酒也就在所难免,每次带着酒味回家,女儿总是退避三舍,稍有不悦就会冲着我喊上几句“酒鬼”,让我既爱又恨,只能暗自苦笑。说实在的,喝酒本不是我自找,有时候也是情非得已。记得下乡扶贫时,村里的老百姓就比较爱喝酒,他们喝酒还比较豪放,不用酒杯用小碗,他们对待客人也是热情用酒招待。特别是我与他们相处了三年,工作生活中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对待我就像亲戚朋友一样。记得有一次我到村民杨大哥家收缴医疗保险费,杨大哥一见我,立即热情地招呼我进屋,并拉住我非要几杯不可,见我有点不情愿,杨大哥使出了“杀手锏”:喝了三碗酒马上交!咋办?喝还是不喝?喝了嘛又怕不胜酒力,不喝嘛似乎情面又拗不过,我知道杨大哥也不是故意为难我,只是当地热情待客的风俗罢了。我稍加思索,作了一个折中的方案:米酒我就不喝了,我喝三碗啤酒吧?杨大哥同意了我的意见,于是我端起三碗酒一饮而尽,杨大哥也愉快地掏出了腰包,四目相对,我们都开心地笑了。农村工作也就是这样,需要用心更需要用情,而酒就是带着感情的粘合剂,关键时刻还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酒,是浓郁而又不失文化的意蕴,它也是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演变而来,纵看华夏泱泱五千年,从皇宫到市井,从达贵到布衣,从文人到武将,从须眉到巾帼,都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李白斗酒诗百篇,孙权借酒试英才,武松三碗降猛虎,王羲之醉酒《兰亭序》、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无可否认,酒是一种雅俗共赏的尤物,既有历史底蕴,又有文化积淀,我们的生活确实离不开酒。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过我们也必须承认,酒也是一把双刃剑,过度饮酒或饮酒方式不对,不仅容易误事、败事,甚至还会失事、出事,因此喝酒也须谨慎,需把握好一个度。俗话说:小酌怡情,暴饮伤身。就连嗜酒如命的李白也懂得把握饮酒的分寸:“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一般的羁旅之作在文人墨客笔下往往是凄凉伤感的,但这些离情别绪在“兰陵美酒”面前、在诗仙李白笔下都被冲淡了,当然让李白忘记乡愁的不仅仅是美酒,还有那多情的主人,放飞思绪自由地遐想,也许这就叫作“有酒有故事”吧?宋代婉约派词人柳永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拟把疏狂图一醉”、“衣带渐宽终不悔”,最终也是因为“为伊消得人憔悴”。有人说,人的一生,不辜负一壶好酒,不辜负一个爱你的人,有酒有故事,便是最好的人生,我很赞同这种说法。我想不管李白也好,柳永也罢,抑或是我们普通老百姓,只要有酒有故事,我们的生活也一定像诗人一样过得潇洒飘逸。正当我沉醉在古人的吟酒佳作之中时,约酒电话不禁悄然响起,铃声还是那首熟悉的老歌:把酒倒满,来他个不醉不休,我不想再问君能有几多愁,所有烦恼向东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