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邦夺取天下后,有一天,决定大封功臣 对张良说:“子房,你的功劳

 木言禾四毛 2022-03-31
刘邦夺取天下后,有一天,决定大封功臣。对张良说:“子房,你的功劳最大,自己挑选三万户做封地吧!”不料,张良却拒绝了!本以为是他傻,如今才发现是“真高明”啊………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刘邦对张良的评价。

在太平盛世,有张良这样一个懂得军事的人存在,简直就是一个大威胁,即便是刘邦也不例外。

为了防止那些有能力的臣子、诸侯们对他的江山造成威胁,便通过算计、暗杀、征讨等形式,对韩信、彭越、英布等人进行了诛杀剿灭。

甚至对自己昔日的那些沛县的兄弟们产生了杀害之心。于是,颇为懂得明哲保身的萧何故意让自己染上了贪污官司,降低了自己威望,才得以保住了性命;而智谋超群的张良则早早就退居二线,归隐了田园。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功臣亡。”如此简单的道理,身为帝王师的张良,怎么会不清楚?

所以,张良说:“当年,我与陛下相识于留县,这是缘分。后来,为陛下出谋划策,偶尔蒙对一两个,这是天意。陛下把留县封给我就够了,我实在接受不起三万户的封邑。”

刘邦一听,很高兴。难得张良居功不傲,还如此有情有义,好吧,就封你做留侯吧。

看看,张良多会做人,多会说话!

现在,大局已定,天下太平,谋略自然就成了无用之物,我还需要彰显自己的能耐吗?谋有其时,智有其废,进退应时,才是智者啊!

正应了《素书》上所言:“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张良采用了这一明哲保身的至理。在刘邦皇位稳定后,他清楚自己的作用已经尽到,更进一步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于是,他拒绝了刘邦“三万户”的封赏,只要一处远离权力中心的“留县”,自此深居简出,逍遥自在地度过了一生。

走时,他带走了《素书》,于是西汉再无《素书》,再无公子子房,也再无留侯张良。

直到500年后,盗墓者的出现,才让《素书》重现天日!

《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传于张良,张良的得其智慧辅佐刘邦夺得天下,因此被称为“中国谋略第一书”,乃智慧之禁果,治人之兵法,成功之操典。

当时,韩国被灭,张良一家被害,于是走上了反秦之路,然刺杀秦始皇失败,逃亡到下邳,在此隐居近十年,直到他遇到黄石公。

那一天,黄石公故意将木屐踢到桥下,使唤素不相识的张良为他捡鞋,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了3次,期间张良不但没有发火,还跪下给黄石公穿鞋。

张良的恭敬,谦卑让黄石公觉得孺子可教,才会传授《素书》。黄石公说:“读这本书便可成为君王之师,十年以后,你会发迹。”

黄石公离开时,还提醒张良:“杀秦始皇是私仇,天下统一是大业。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若你眼里只有私仇,而使得天下亿万生灵涂炭,流血千里,这是你的愿望吗?夫英雄者,心怀天下,德配天地。如今天下即将重新大乱,而后不久又会大治。”

此话,对于张良来说有醍醐灌顶之效,他突然就释怀了:是啊,让黎民百姓逃离战火纷飞的日子才是在正道,何必深陷于个人仇怨不可自拔!

果然,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且让自己功成身退,安享晚年!

《素书》被称为天下谋略第一奇书。整本书的字数只有1300多字,却连一句废话都没有,全部都是精华:

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于一体,不仅包含治国安邦大谋略,更有修身处世、为人之道的智慧。无论为商,为政,为学,还是为人父母,面对不同的问题和危机,你都能在里面找到解法。

比如《素书》之中有这样一句话:“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意思就是说:降低酒量,远离女色,这是避免蒙受耻辱的办法。

自古以来,酒以乱性误事,色以败德伤身,麻痹自己的心智,让自己产生欲望是对人生最大的伤害,而“酒色”二物就是祸患的罪魁祸首,酒喝多了伤身,纵欲过度,毁坏心智和精神。

所以,我认为《素书》之所以伟大,在于直指人心(人性)与道心(道性),通俗地讲就是清晰地解析小到为了确保个人一生的平安,做人应持有的价值观尺度和行为边界;大到为了确保一个国家的稳定,统治者应持有的价值观尺度和行为边界。

人在这世间一世,真的得好好花点时间去读读《素书》,去大彻大悟里面的大智慧,或许会让你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不过很多人觉得原始版《素书》上面都是文言文晦涩难懂,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我读的是原文译文对照版《素书》,书中把晦涩难懂的古文翻译成我们通俗易懂的白话文,里面不仅有深奥的大道理,还有很多贴近生活的人生智慧!每一个都是能让你实际运用到职场,生意场和生活中的。

在这个时代想要取得成功,只能将《素书》这本书中的道理发挥到极致,或能摆脱现在的处境,并且实现自己理想中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