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福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苏迷 2022-03-31
《苏州日报》2022年03月19日 B01版

  李嘉球

  梅福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之一,后人称为“神仙尉”“梅仙”。在江南许多地方以致福建、广东都有他所谓修炼成仙的遗迹。直至现在,上海、广州、江西等地都有以他名字命名的“梅福路”,普陀山、宁波、泉州等地还有纪念他的梅福禅寺。

  根据清朝康熙间著名古文学家、史学家黄中坚的考证,苏州光福邓尉山就是得名于梅福(详见2021年12月25日本报《邓尉山究竟得名于谁》一文)。有人不禁问道:历史上的梅福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据东汉班固《汉书》(卷六十七)记载: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年轻时曾求学于长安(今陕西西安),精通《尚书》《谷梁春秋》,学识渊博,担任“郡文学”,后补任南昌尉(尉,掌管军事或刑狱的官员)。他性格耿直,看不惯官场,后来便弃官回到家乡。虽然远离京城,身处江湖,然而他心系庙堂,关心朝政,曾经多次想通过县道驿使,上书向朝廷报告一些非常事件;又请求借助驿车,到京城“条对急政”,然而总是不被理睬而作罢。

  当时皇帝是汉成帝刘骜,他昏庸无能,宠信舅舅、大将军王凤。王凤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大哥,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人。公元前32年,外甥刘骜登基后,王凤被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了巩固权位,排除异己,进而挟持皇帝,王凤诬告丞相王商,丞相被罢免。品德忠直的京兆尹王章劾奏王凤,并荐冯野王代替,王凤闻讯以辞职相挟,结果被诬以大逆罪投入狱中被杀,老婆、孩子都遭杀戮。王凤掌控朝政后,五个弟弟同日封侯,分别位居要津,形成“王凤专权,五侯当朝”的局面。后来又提拔侄儿王莽,封为新都侯。

  朝廷公卿个个侧目,“莫敢正言”,没有人敢说真话。梅福则上书,洋洋洒洒三千余言,苦苦谏言,谏劝汉成帝要不拘一格,招纳各路人才。当年高祖“纳善若不及,从谏若转圜,听言不求其能,举功不考其素”,汇聚天下贤士的智谋,集中天下贤士的威风,因此高祖攻下秦王朝像取鸿毛一样轻巧,攻取楚就像拾起地上的东西一样容易。“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只要对国家有用有贡献,不管他是否反对过自己。

  梅福谏言汉成帝要广开言路,采纳各种好的建议。四海如此广,士民如此多,会说话的人多得是,而俊杰批评社会、陈述政见的却不多。因此,他建议让上书求见的平民到尚书台陈述,“言可采取者,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让天下士人消除愁闷,倾吐忠言,这样天下的法律制度,国家的内外关系,都会分明可见。群臣都知道杀害王章是错的,但是不敢抗争谏阻,“鸢鹊遭害,则仁鸟增逝;愚者蒙戮,则知士深退”“折直士之节,结谏臣之舌”“天下以言为戒”,是国家最大的祸患,应该“除不急之法,下亡讳之诏,博览兼听,谋及疏贱,令深者不隐,远者不塞”,真正做到“辟四门,明四目”。

  梅福谏言汉成帝要效仿汉文帝遵循高祖的法规,励精图治,恭行节俭。汉文帝常常穿着粗布衣服,所宠幸的慎夫人,为了省布料,衣服的裙摆通常较短,“衣不曳地”,为的是为天下人做榜样。他在位23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在他的励精图治下,整个国家接近升平盛世。

  梅福说道:如今皇上的命令被侵犯,权威被侵夺,外戚的权势日益膨大。建始年间以来,日食地震等各种异常征兆是春秋时代的三倍,水灾多得数不清。整个国家危机四伏,平民竟然窥测国家空隙,乘机造反,例如蜀郡的郑躬等。至于山阳逃犯苏令之类,践踏名都大郡,寻求党羽及追随附和的人,却毫无逃跑藏匿之意。对于母后家族,保全是上策,应当安排贤良的老师教给他们忠孝之道。外戚的权势凌驾君主之上,然后才防范它,也就来不及了。梅福认为应该建立夏商周三代正统,封孔子的后代作为殷商的后代,让老百姓有信仰与追求目标。

  梅福深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然而他还是十分执着,上书说:臣闻超越职权,触犯法律,用直言谈论社会祸患,即便是身首分离,也是我的心愿;为了保住官位不说真话,“没齿全身”,即便有齐景公的地位,“伏历千驷,臣不贪也”。唯一的希望只愿登一次殿堂,面对屏风前的天子,说出平生思虑,否则“臣寝所以不安,食所以忘味也。愿陛下深省臣言”,一片耿耿忠心。

  梅福“孤远,又讥切王氏,故终不见纳”。到元始年间(公元1-5),王莽擅权专政,突然有一天,他抛弃妻子儿女,离开家乡,传说他修炼成了仙。后来,有人在会稽(今苏州)看见他,已经改姓易名,在吴地街上当看门人。

  梅福在苏州隐居处,历代方志记载在苏州铁瓶巷口西巿坊。宋朝黄庭坚有《访梅福隐居》诗,清朝袁学澜有《梅福隐居并序》,诗云:“挂冠神武归,吴门寄旅迹。寂寞西市居,昔是南昌客。职守托抱关,名姓存朝籍。鸡豚祠汉腊,神仙幻尘谪。湖山婿乡近,风雨帝阍隔。何年升碧虚,真言传谏策。”据《五亩园小志》记载:梅福墓,在阊门内桃花坞,俗称梅树坟(见民国《吴县志》)。苏州还有梅福桥,横跨梅家渠。另外,太湖边的香山梅社(一作梅舍),相传是梅福的隐居处。清《光福志》云:“梅社在太湖滨,相传梅福栖隐。”民国《香山小志》也有记载,具体位置为吴县十五都六图,“尉其后居此”,旁边还有梅福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