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变得越来越开放,许多男孩子变得偏女性化,女孩子偏男性化,甚至有的女孩子都要比男孩子有阳刚之气。如今人们的观念变得开放了,电视上也会播出许多男明星以“女性化”出道受追捧,女明星也以“男性化”而倍受宠爱。 最近,一则“关于防止男性青年女性化”的提案在微博瞬间火爆起来了,仿佛“防止女性化”是一个要词,人人都会唾弃。有很多支持这个提案,认为:早都该这样做了,对待社会风气应该刚正不阿。但有的人认为这纯属于个人喜爱。 不应该因为个人的偏见而导致对某些人有成见,不赞成这个提案。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男孩子就应该有阳刚之气,英勇有责任,如果做不到这些的话 就属于“娘”。女孩子就应该温柔顾家,贤惠有礼貌,否则就会被贴上“男人婆”的标签。 最近,有一则新闻这样报道: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家长认为其缺乏阳刚之气被送进了训练营,小男孩只是因为说话声音小,腼腆,性格稍微内向一点,就被家长认为其以后有向娘炮发展的倾向。于是父母就送小男孩去学校改造,而学校的课程就是扎马步,摔跤等体能训练。 如果孩子觉得辛苦,忍受不了中途想要放弃的话,就会被加罚做体能运动。因为父母不了解学校改造的课程具体是什么?只是想着让孩子尽量退去“娘气”,于是送孩子去这些学校,孩子们在学校中的训练内容也是非常人所能承受得,更别说是一个孩子了。 这位妈妈说,自从结婚之后,她就觉得老公把家里的一切事情都交给了她,对家里不闻不问,于是妈妈想让孩子多一点阳刚之气,多一点担当,才送孩子去学校锻炼。可是妈妈却不知道正是因为这样小男孩才特别恨妈妈,认为是妈妈送他去受这份罪的。 学者说:最完整的人都是雌雄同体,在对待男女的性别上,很多人都是以传统的男性女性的特征来要求他们,将一些最表面的要求表现的淋漓尽致,父母总是拿这些东西去约束孩子们。 其实父母忘了,最完整的人应该是雌雄同体,就是说男性的身体里有女性的特征,女性的身体里也有男性的特征。至于后来会怎样发展,这取决于周围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和后期的家庭,学校教育。 1、人们的刻板印象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女孩子就必须是大家闺秀,男孩子必须有责任有担当,一旦不符合这种要求的话,人们就会刻板地认为孩子的发展轨道偏离了,正在朝女性化或者男性化发展。 其实父母在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何不借鉴一下周围父母或者教育专家怎样对待孩子呢?父母为什么不能试着理解孩子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为什么不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呢? 2、周围环境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假若一个男孩子周围一块玩耍的都是女孩子,久而久之,这位男孩子的性格和穿搭也会朝着这群女孩发展。 但是如果男孩子周围全是具有阳刚之气的男孩子,那么男孩子也会朝着男孩子发展,有时候连穿搭,写字等都会变得一致。当然了,女孩子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3、孩子性格中的某些因素 有不少人发现,许多内向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娘”,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愿意与人交流,慢慢地就变得内向,也就是朝着女性化方向发展。很多女孩子因为性格比较外向,大大咧咧的,行为方式也特别像男孩子 所以会被普遍认为“男性化”比较严重。 总结: 关于“女性化”“男性化”的讨论,原因有很多。父母不应该用以往的刻板印象限制孩子的发展,很多小孩子在小的时候处于一种想被保护的状态,所以就会显得没有阳刚之气。 这就要建议父母应该采取积极的方式教育孩子,不应该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教育孩子,给孩子的发展留下阴影。父母应该多向别人请教或者多看一些育儿之类的书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