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的四大败仗,输在哪?

 贵而全之 2022-04-01

原作者食堂讲历史

众所周知,一代伟人毛主席是无与伦比的战略家,军事家,当之无愧的人民军队创始人之一。

在毛主席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中,妙笔层出不穷,胜仗连连,其中尤以四渡赤水和三大战役最让世界军事研究者所津津乐道,视为世界军事奇迹。

毛主席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水平和为人民军队所作出的巨大的贡献,在军委评定的36位军事家,毛主席领袖群伦,高居第一。

可是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世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百战百胜将军。

毛主席也不例外,他在指挥人民军队作战期间,也遭遇过一些败仗。

对于这点,一向谦虚的毛主席心知肚明,他多次否认自己战无不胜之说,真诚地坦言自己也曾多次“败走麦城”。

1956年8月30日至9月12日,毛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八大预备会议上就曾回顾自己经历的败仗。

毛主席说:

“我是犯过错误的。比如打仗,高兴圩打了败仗,那是我指挥的;南雄打了败仗,是我指挥的;长征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挥的。”

毛主席所说的四次败仗,指的是:1931年的高兴圩战役;1932年的水口战役;1935年的土城战役鲁班场战斗。

这是怎么回事呢?

接下来,食堂就为大家盘点这四次战役,看看这四次战役到底输在哪?

01、高兴圩战役

高兴圩战役是中央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时期,遭遇的一场损失比较大的失利。

1931年7月,蒋介石调集23个师3个旅共30万大军(其中包括5个蒋介石中央嫡系师和湘军、赣军、粤军等军阀部队)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

这一次,蒋介石吸取了前两次“围剿”失败的经验,在外国军事顾问建议下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分路围攻,长驱直入的战术。

中央红军在毛主席和朱德的指挥下,针锋相对,采取诱敌深入、避其主力,攻其虚弱的作战方针。

7月28日,毛主席率中央红军抵达兴国县西北高兴圩地区,完成战前制定的回师计划,准备以高兴圩地区为中心,发起反击。

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形势图

此时,蒋介石得知红军主力在兴国后,急令各部奔赴兴国。

毛主席随即命中央红军从高兴圩北移,向富田开进,绕到敌人身后,雷霆一击。

等敌人到福田后,毛主席又于8月4日返回高兴圩。

经过这几次调动,敌人被绕晕了头,向莲塘方向急进的第3路两个师(第47师、第54师)出现了破绽。

毛主席当机立断,对其发起了猛烈进攻。

8月7日,红军在莲塘、良村全歼第47师第2旅,第54师师部及两个旅。

8月11日,中央红军又在黄坡全歼第8师。

到9月初,中央红军三战三捷,蒋介石来回奔波两个月,不仅没有击败红军主力,反而损失了3个师,各部进展都不顺利。

恰好,此时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和粤系军阀陈济棠趁蒋介石疲于奔命,突袭湖南衡阳。

蒋介石后院起火,被迫下令撤军。

毛主席抓住这一战机,决定扩大战果,一方面抢占老营盘,断敌退路,一方面在歼灭高兴圩地区的敌人。

粤军名将蔡廷锴

这次作战,红军主要攻击的敌人作战部队是蔡廷锴、蒋光鼐率领的右翼集团军第1军团(即第19路军,包括第52师、第60师、第61师)和蒋鼎文率领的第4军团。

其实,蔡廷锴和蒋光鼐都是粤系军阀陈铭枢的心腹爱将,也是粤军名将,战斗力十分强。

可他们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他们和蒋介石并不是一条心,他们在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中损失不大,战斗力保存完整,而且他们已经决定撤离中央苏区。

当时,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就觉得没必要去打他们,放其离开即可。

可中央红军三战三捷之下,信心爆棚,求战心切。

因此,毛主席继续执行“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方针,决定吃掉第1军团和第4军团。

9月7日,红7军在兴国牵制了第52师,红三军团和红4军、红35军趁机对第60师、第61师发起猛烈进攻。

盛名之下无虚士,蔡廷锴遇袭不乱,迅速占领制高点。

红军打了整整一天,都没有能攻克蔡廷锴在高兴圩的防线。

9月8日,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亲临前线指挥,发动正面猛攻,依旧没能攻下高兴圩。

毛主席见红军久攻不下,损失惨重,赶紧下令红军在黄昏前撤出战斗。

9月9日,蔡廷锴在高兴圩与蒋鼎文会合,而后从容撤退。

此役,红军击毙击伤敌人2000余人,可红军损失也很惨重,伤亡了2000余将士,红一军团11师师长曾士峨、红三军团4师代师长邹平不幸壮烈牺牲。

红一军团11师师长曾士峨

红军看似打了个平手,实际得不偿失。

此战失利主要原因是红军骄傲自满,求战心切,轻敌大意,打了一场本可以不打的战役。

其实如果红军不去打蔡廷锴和蒋光鼐,去打相对弱小的蒋介石嫡系将领蒋鼎文(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损失会小很多,收获也会大很多。

02、水口圩战役

1932年6月,受左倾错误思想影响,中央下令歼灭江西境内的粤军,迫使粤军不敢再进犯苏区。

7月3日,红一军团南下,基本控制了梅岭关要隘,

7月8日,红五军团向南雄县境内的水口圩方向开进。

7月10日,毛主席决定集中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五军团,击溃敌人。

红军的动作引起了粤军高度紧张,以为自己无法安然撤退。

哀兵必胜,粤军在求生欲下爆发了惊人的战斗力,他们迅速抢占有利地形,耐心等待红军进攻。

更出乎红军预料的是,粤军已经秘密调了8个团的援军,抵达水口圩战场。

因此,战斗打响后,战斗打得非常激烈。

虽然,此战红军击溃粤军10个团,迫使粤军退守南雄,可红军损失惨重,收获甚小。

此战红军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未能及时掌握敌人军情,贸然进攻,各部配合不当,兵力不集中,各自为战。

1936年11月,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总结这次战役时说道:

他说:

“如像水口圩一类的仗,本来一般算作胜仗,而且还算作大胜仗,然而我们历来就不欢迎这种胜仗,在某种意义上简直还可以说它是败仗,因为没有缴获或缴获不超过消耗,在我们看来是很少有意义的。”

毛主席红军八角帽照片

03、土城战役

1935年1月7日, 遵义会议后,正进行长征的中央红军逐渐确立了毛主席的军事指挥地位。

这是毛主席在1932年10月宁都会议被剥夺军权后,重获军事指挥权。

此时,红军形势十分危急,蒋介石已经调集150多个团、40余万人,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妄图将中央红军围歼于乌江西北地区。

敌人来势汹汹,我军损失惨重,兵力对比之悬殊超过1:10,中央红军随时有可能被吃掉。

临危受命的毛主席计划在黔北一带调动敌军,跳出包围圈,由川南进入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1月19日,中央红军撤出遵义城,分3路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向土城方向开进。

行进过程中,毛主席制定了目标,如果尾追之敌穷追不舍,中央红军就要集结部队,突击尾追之敌,重创敌人一部或多部敌人。

当时,追击最凶的就是川军教导师第三旅(旅长郭勋祺)和独立第四旅(旅长潘佐)模范第三旅(旅长廖泽)

尤其是郭勋祺,是川军名将,部队战斗力十分强,可以直接指挥这三个旅。

郭勋祺

毛主席当即决定在土城歼灭郭勋祺。

这样一来,中央红军和郭勋祺在土城来了个狭路相逢。

1月23日,担任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在梅溪展开了一场狙击战,有力狙击了郭勋祺部(红五军团并没有恋战,当晚撤出战斗)

1月24日,红一军团攻克土城, 红三军团、五军团、九军团各自占领土城附近军事要地。

可红一军团之后却没有拿下赤水县。

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进驻土城,并命令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和董振堂率领的红五军团在青杠坡设伏,打掉郭勋祺的追兵。

1月26日,中央红军得到一个重要情报,郭勋祺尾追之敌只有4个团约有6000人。

而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合计有11个团,约10000人,红军在兵力上占据优势,又是打自己最擅长的伏击战。

1月27日,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了围歼郭勋祺部的命令,

1月28日5时,著名的土城战役爆发。

这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的第一场大仗,关系到全军的士气。

为了打好这一仗,毛泽东特意派吴亮平到三军团协助做动员工作,足见其重视程度。

可郭勋祺遭遇红军攻击后,并没有乱了阵脚,迅速占据永安寺两侧山地,凭借有利地形和火力优势,拼死顽抗,战斗异常激烈,双方陷入胶着状态。

一直打到上午10点左右,郭勋祺不仅没有崩溃的迹象,而且越战越强,随时有可能突破红军的包围网。

一场设计好的伏击战打成了拉锯战、消耗战。

就在这时,红军从俘虏口中得知一个惊人的消息,之前情报有误,敌人不是4个团,而是4个旅!

仅在土城战场,郭勋祺就指挥了2个旅、6个团一万多人。

而且,紧随其后的廖泽旅正火速赶来,还有一个旅能很快抵达战场,甚至时间如果再拖延,川军迅速集结8到9个旅。

毛主席闻讯大惊,急令红一军团2师火速返回增援。

可郭勋祺却发起了反击,突破红五军团阵地,甚至都快打到红军指挥部门前。

毛主席投入了最后一支预备队,急令陈赓、宋任穷率领军委纵队干部团上前线增援,才稳住了阵地。

当红2师赶到战场后,才终于拿下永安寺指挥部,逼得郭勋祺往后收缩防线。

致命的是,川军已经4个旅迅速增援土城。

毛主席意识到不能再打下去,当晚他就决定赶紧撤兵。

1月29日拂晓,土城战斗的部队撤出战斗,兵分三路从猿猴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叙永地区前进(这就是著名的一渡赤水)

土城战役至此落下帷幕。

一渡赤水作战形势图

此役,红军击溃川军一个旅,毙伤3000余人;而红军牺牲2000余人,伤亡约5000人,而且没能完成战前制定的北渡长江计划。

毛主席复出第一战,其实是一场败仗,重新出山的他迎来了一个开门黑。

后来毛主席在云南扎西总结此战时,说道:

“这是一场拉锯战、消耗战,我军没有消灭川军,反而受到很大损失,不合算,也可以说是一场败仗!”

毛主席随即又总结了两个战斗失利的原因。

第一,轻敌,低估了川军的战斗力;

第二,情报有误,对战斗形势分析有误。

其实,当时毛主席并不知道,郭勋祺之所以能准确无误地在第一时间作出针对性部署,是因为郭勋祺开进土城时,居然捡到了一份红军的作战计划命令文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毛主席在情报上吃了大亏,这一仗败得不冤。

04、鲁班场战役

一渡赤水后,中央红军依旧陷入敌人包围,屋漏偏逢连夜雨。

红一军团没能攻下叙永,先后在叙永、毛坝、大坝等地遭川军顽强狙击。

尤其是天堂坝一战,红一军团、三军团的两个师居然没拿下川军的一个团。

而且,此时蒋介石已经调集中央嫡系部队、湘军、川军、滇军、贵军,企图将红军歼灭在叙永以西、横江以东地区。

毛主席只好下令向川滇黔交界处进发。

2月10日,毛主席决定迅速东渡赤水河,向敌人兵力薄弱的黔北桐梓地区进发。

这就是著名的二渡赤水。

二渡赤水作战形势图

2月24日,红一军团先头团攻占桐梓;

2月26日,红军取得娄山关战斗的胜利;

2月28日,红军再度占领遵义,缴获了大批物资装备,取得了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

红军占领遵义后,在遵义、鸭溪、白腊坎一带休整待机,徘徊诱敌。

蒋介石亲自策划新的围追堵截,阻止红军东渡乌江,企图南北夹击,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狭小地区。

3月10日,求战心切的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提议打通往黔西的必经之地——打鼓新场。

军委马上开会,研究攻打打鼓新场计划的可行性。

毛主席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危险,打鼓新场附近敌人实力雄厚。

一旦进攻不利,很有可能被敌人围困,稍有不慎,就会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尽管毛主席再三阐述自己的见解,却没能说服众人。

军委不仅采纳了打打鼓新场的建议,还作出了撤销毛主席前敌司令部政委的决定。

关键时刻,毛主席深夜找到周恩来,在最后关头取得了周恩来的支持,由周恩来说服了大家。

3月11日,军委重新开会,取消了进攻打鼓新场,并成立了由毛主席、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

长征周恩来剧照

为了突破敌人包围圈,毛主席提出打鲁班场。

3月15日,红军打响了鲁班场战斗。

当时驻守鲁班场的是蒋介石中央嫡系部队周浑元纵队。

周浑元纵队下辖3个师,兵力雄厚,装备精良,火力十分强劲。

而且鲁班场三面环山,易守难攻,敌人在此筑有坚固碉堡,占据绝对的地利形势。

战斗打响后,周浑元集中兵力,坚守阵地,并且组织预备队发起有层次反击。

红军虽然兵力上占据优势,可是缺乏重武器,在狭小的鲁班场难以展开有效进攻。

最终,红军激战至夜晚,始终无法攻克鲁班场。

此时,敌军援军已经从四面八方赶来,一旦红军被拖住,后果不堪设想。

关键时刻,毛主席下令撤出战场,放弃攻打鲁班场,往茅台渡口集合。

此役,红军牺牲近500人,伤1000多人。

3月16日,毛主席第三次率领红军,在茅台及其附近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叙永方向推进,这就是著名的三渡赤水。

三渡赤水作战形势图

(注:毛主席亲口承认地败仗还有1930年地长沙之战。

1958年7月22日,毛主席在接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说:

“由于我的过错,在战争中也打过败仗,比如长沙、土城等四次战役。”

此时,毛主席将长沙战役和土城战役列入自己四大败仗之列,至于其他两次,他并没有展开。本文采取1958年,毛主席列举的四次,特此说明)

结语、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不能吸取教训。

毛主席之所以能成为不世出的军神。

就是因为,他遭遇失败后,不会固执地坚持己见,一错再错,而是根据战场形势,作出调整,在错误中找到唯一正确的答案。

甚至在毫无预案的情况下,电光石火之间随机应变,见招拆招,于战略被动的不利局面中谋求战役主动。

也正因如此,毛主席才能在土城、鲁班场战役失利后上演四渡赤水的奇迹!

这才是名将的典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