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十句名言,精微深奥,醍醐灌顶

 一声佛号一声心 2022-04-01

一、归根曰静。——《道德经.十六章》

简评:世间万物,不过都是暂时存在的,最终还是要归于无,既然万物本无,那我们的心也就不存在了,物我两忘,寂然不动,这就是“归根曰静”。

二、静曰复命。——《道德经.十六章》

简评:命,就是人的自性,是赖以生存的那个本来的自我。我们的身体,就好像一件衣服,不是那个真正的我,自性才是真我。如果我们能够忘掉外在形体的“假我”,忘掉世间万物,身世两忘,就可以回归本来的自我了。

三、复命曰常。——《道德经.十六章》

简评:老子在第一章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那到底什么是“常道”?没法用语言形容,如果用文字说出来了,那就不是“常道”了。但是,当我们回归自性以后,就自然而然地看到那个“真常之道”了,所以说“复命曰常”。

四、知常曰明。——《道德经.十六章》

简评:一个人如果能够返观内照,觉悟自性,就能了知真常之道的奥妙,这叫大彻大悟,世间的一切就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这才是真正的明白人,所以说“知常曰明”。

五、不知常,妄作凶。——《道德经.十六章》

简评:因为不了解真常之道,不知道一切外物本来没有,认为万物都是真实的。所以就开始拼命追逐外物,离真实的自我越来越远,最后因为贪得无厌,招来破家亡身的祸患。

六、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道德经.十三章》

简评;大家都知道屈辱不是好事,其实受宠也不是好事,因为受宠后就会心不安稳,所以说受宠若惊。身份高贵也未必是好事,所谓“高处不胜寒”,这都是招灾惹祸的根源,就和我们的身体一样,是人生烦恼痛苦的根本。

七、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道德经.十三章》

简评:受宠为什么不是好事呢?因为受宠属于下贱之事呀,比如君主赏赐一点东西,还要跪拜谢恩,认为是君主对自己的恩宠,而那些没有得到赏赐的,却能傲然而立。所以说受宠其实是受辱。并且在没有得到恩宠的时候,又盼着得到;等得到以后,又怕失去,整天患得患失,心不能安。

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道德经.十三章》

简评:我们的身体,是一切祸患的根本,正是因为有了身体,才有了饥寒病苦、生死大患等等。如果没有了这个身体,我们还有什么可忧患的呢?

九、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于天下。——《道德经.十三章》

简评:如果不得已而莅临天下,虽然处在领导的位置,但并不以此为荣耀,而是心忧天下,处处为天下苍生着想,这样的人,就可以寄托天下大任了。

十、爱以身为天下,乃可托于天下。——《道德经.十三章》

简评:有道之人,处于庙堂高位,虽然也非常爱惜自己的身体,但不是为了贪图名利地位,而是借身体这个“假我”来行道。所以说,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天下苍生,而不是为一己之私。这样的人,就可以托付天下给他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