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知教育 I 高考功利化驱动下,普通三星级高中师生发展局限性,只能单招吗?

 一线教师论教育 2022-04-01

现在距离高考只有六十几天了,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时段,不管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都在摩拳擦掌为了孩子的高考而努力,但是有部分地区却出现了另一个极端的现象,就是完全的放弃了。

普通三星级高中高三学生,现在基本上都已经准备走了,因为他们参加的是普通高中单独招生考试。在这个阶段,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无心上课,所有的课都是蒙混过关,过一天是一天,因为单招考试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也主要靠语数外三门科目。

参加单招是被逼无奈还是最优选择?

那么参加单招对于学生来说是被逼无奈还是最优的选择呢?其实对3星级高中的部分学生来说是最优的选择,因为如果参加高考他们根本考不上部分大专,然后参加单招可以进行提前录取,相对而言难度在下降。

高考他们家的最终都是为了考上更高一级的高效,而不是为了体验高考。

高考驱动下的任务目标,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在往年各个教育局都会给学校分配下达高考上线指标,不管是一本还是二本都有明确的任务,在这样的任务驱动之下,重点高中,他们的任务巨大,老师和学生都得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但是对普通的三星级高中来说,很多情况下都是没有任务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老师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当然也是因为学生层次的问题生源很大情况下给营长了,教师的积极性你讲的他也听不懂,干嘛还要跟你讲呢?反正又考不上大学,再怎么样有什么意义呢?

这样就导致了不管是教育局还是社会,对于普通高中的期待,都非常的低,可有可无。这样一种程度上也是影响了很多学校和老师的发展。

教师没有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还是至关重要的,在以往的评价模式当中没有升学率,社会和教育局都不认可这样的情况之下很多老师也逐渐的懈怠了。

在我以前工作的一个单位,十几年前还是非常辉煌的,但是后来由于地理位置,招生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没落到后来每年的本科都考不上几个,完全就是由一两个强化班支撑着。其他的班级主要就是完成高三毕业就行了,导致整个学校的风气并不好,因为没有高考指标任务的存在,大家也没有啥压力了!

这样也就导致了后续的发展越来越差,直到新高考改革将三本也纳入到本科录取当中,重新焕发了活力,特别是新高考改革之后,原来的三门变成了6门学科,6门学科更容易积累分数,所以现在的发展形势也越来越好,每年也有更多的学生考上本科。社会对学校认可度也逐渐加强。

但是普通三地高中的发展依旧十分的困难,我们教育在本质上面应该是没有差异的,不管是考上大学还是考上大专,最终都是中国人都会为了中国的发展而努力,但是去年的评价体系当中,特别是对学校的评价体系,以高考成绩论是非常不客观的,这样极大的限制了普通高中的发展。

我们也期待有更加多元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校的好与坏,不能光凭升学率,更何况客观情况下,一所学校的升学率主要还是看生源的好坏。

大家如何看待三星级高中的地位偏低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