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减”背景下,孩子课余时间怎么办?——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系列微课第2期

 舍得付出 2022-04-01
图片
    “双减”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各自的角色。“双减”背景下,孩子有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课余时间,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成了家长面临的新问题。
    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张基广校长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他提倡,教育就是要慢,要遵循学生身心自然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张基广校长分享的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系列微课第2期——《孩子课余时间怎么办?》。
-----
图片
-----

图片



图片
   微课内容概要 

专家观点一

课余时间怎么规划,建议家长可以关注五个“上”

第一个“上”,路上利用孩子放学路上或跟孩子一起散步的机会,与孩子聊天谈心。比如,问孩子今天在学校有哪些开心的事,正面引导孩子,养成一种积极的情绪和状态;问孩子今天有哪些好玩的事,有没有学到新东西,让孩子教一教自己,引导孩子去学会思考,学会将老师教的东西融会贯通;问今天有没有遇到问题或者困难,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化解他心中的困惑

第二个“上”,脚上。让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一方面除了让孩子强身健体,学会与别人协调、合作,另一个方面还可以让孩子走近自然,让孩子在自然中去感受、学习和成长。

第三个“上”,书上。让孩子广泛地阅读。第一个方面是读有字之书,阅读不仅仅是文学阅读,还可以进行多学科地阅读;第二个方面是读场馆之书,带孩子到图书馆、科技馆、艺术馆、博物馆等场馆进行拓展性阅读;第三个方面是读无字之书,带孩子一起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大千世界,在游历中读天地之书、自然之书和社会这一本大书。

第四个“上”,心上。给孩子艺术的熏陶。在尊重孩子兴趣和个性的基础上,让孩子在艺术氛围中培养艺术素养。比如:音乐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氛围等。

第五个“上”,手上。让孩子多动手操作,多进行实践、尝试。一方面是动手操作,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和家长一起做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科学观察以及科学的项目研究等,提升创造、创新能力。可以在家里设立家庭图书馆、家庭实验室,让孩子随手可以捧书而读,可以动手做小实验;另一方面是动手劳作,让孩子在家里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带孩子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

专家观点二

关于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注意哪些,与大家分享两点。

第一点,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三个比较典型的问题:爸爸去哪儿了?爸爸忙于工作而没有很好地尽到在家庭里面的教育责任;中国妈妈吼或唠,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眼里只有“别人家的孩子”,“看不见”自己家的孩子。

第二点,玩伴是最好的成长。游戏和玩耍是儿童成长中的必由之路,也是最佳路径。儿童的能力首先是在跟同伴玩耍的“小社会”中发展出来的,家长应该多创造孩子与小伙伴玩耍的机会。

专家观点三

童年可以做的三十件趣事清单,推荐给家长朋友们,不妨试一试。

图片

    “培养一个考高分的考生很容易,培养一个带着笑脸的孩子却很难”。希望家长朋友们在课余时间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尊重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让孩子“手里有书眼中有光、脸上有笑、心里有爱、脚下有力”。

图片
  【专家简介】  

      张基广,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教育部“校长国培”专家库专家,教育部首届“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校长,湖北省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