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帮你忙的人,最好不要用礼物来报答

 布衣粗食68 2022-04-01

01

古人说:“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人与人相处,要懂得礼尚往来的道理。如果把别人的好,当成理所当然,感情就弄丢了。

生活节奏很快,大家一起吃顿饭,都觉得特别麻烦,因此,送礼成为了首选,方便快捷。

“凡事因地制宜”,对于帮你忙的人,送礼并不太合适,难免会遭到嫌弃。

02

领导帮你忙,送礼不如“实干”。

人在职场,如果有领导很赏识你,那么你被提拔加薪的机会就更多,并且在单位上,也能迅速斩头露角。

如果领导把你挪到了重要岗位上,你就应该感激他。

很多人,在得到领导的“好处”后,提着大包小包往领导家里走,或者直接放在领导的办公室。虽然是一片好心,但是有“收买”的嫌疑,更可怕的是,被同事们知道后,会传出一些风言风语。

比方说,你拿着一包土特产,走进领导的办公室。领导就会皱眉头,因为没有地方“隐藏”,如果有其他同事在场,事情就显得特别尴尬。

要明白,领导帮你,其实是在帮自己——他需要一个“贤内助”。

你努力工作,并且用好的成绩来回报领导,彼此之间的恩情,就扯平了。要是你以后比领导的位置更高,你反而可以成为他的贵人。

当一个员工只懂得请客送礼,却不努力工作的时候,领导就会很没有面子。他会觉得,被重用的人,居然是一个虚伪的普通人。

03

兄妹帮你忙,送礼就是“见外”。

《菜根谭》里有言:“如施者任德,受者怀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兄弟姐妹的感情,是真情流露,是骨肉相连的。不管谁落难了,理应得到帮忙,如果你非得感激,那就好好做人,让自己的小家庭更加富有。

有一些人,得到了兄妹的帮助,然后就提着礼物上门道谢,还送一个小红包,表示诚意。事实上,这样的行为,就是把感情当成了“商品”,进行买卖。

比方说,姐姐家的孩子上大学,弟弟送了一千元红包,还借了一万块钱。过了两年,弟弟家建了新房子,姐姐非得送一千元红包,还及时把一万块钱归还。这样的行为,显然是“过分平衡”。

在和睦的大家庭里,兄弟姐妹一辈子都会常来常往,并不在乎钱多钱少,也不贪图家庭的财富。

古人说:“兄弟姐妹如手足。”就是告诉我们,不管钱在谁的手里,都是自己的“左手”,或者“右手”。

来日方长,感情债,要慢慢还,不必刻意用送礼来示好。

04

朋友帮你忙,送礼可能“断交”。

我的一个同学大洲,经过多年的打拼,自己开了一家小工厂。

有一次,大洲的几个朋友,一时半会找不到工作,就在小厂里混了几个月。虽然工资不高,但是让朋友们感觉到了温暖和友爱。

其中的一个朋友,父亲是打鱼人。他离开工厂的时候,让父亲从家里送来五十多斤小鱼。

大洲高兴地接纳了“礼物”。但是一转身就开始抱怨了——都是新鲜的鱼,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发臭;如果及时处理,谁有闲工夫?谁懂得如何处理?

有一个词语叫“及时雨”。也就是说,别人需要什么,你就送什么。这样的话,你送的东西,才特别珍贵。

如果你送的礼物,不合时宜,也不是别人需要的,反而会遭到嫌弃,甚至会给别人的生活带来麻烦。

更重要的是,你不懂对方需要什么,胡乱送礼,就是“一厢情愿”。比方说,朋友家已经有好几箱桃子了,你还送给他两箱桃子,这不是让他哭笑不得么?

要懂得,普通的朋友,是一起创造收入的;最好的朋友,是可以雪中送炭的。收起你的礼物,做点最实在的事情吧。

也有人把朋友情,当成“感情牌”。朋友帮忙一次,你就送礼一次,感情牌就用完了,此后两不相欠,各自安好。这样的结局,也是不太好的,不如把感情牌留下来,日后有需要的时候,才拿出来。

05

父母帮你忙,送礼不如“陪伴”。

人这一辈子,注定要亏欠父母。如果你要感激父母,那就不要拼命送礼,而是要多陪伴父母。

你送的礼物越贵重,越没有用。

比方说,你买几千元一件的衣服给父母,他们不舍得穿,一直压在箱底;你拿钱给父母,他们不舍得用,反而存起来,到头来又回到了你的手里。

对于成年人来说,逢年过节,能够回家和父母一起吃顿饭,假日里,和父母一起旅行,隔三差五打个电话,问候一句,这就是最好的回报。

当你离开父母家的时候,他们把好吃的东西,都送给你,你能够开开心心接受,就会让父母“满意”。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如果靠送礼来维系感情,那就变成了“用金钱来衡量感情”。

06

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礼物的价值,在于融入了情感。而不是礼物本身值多少钱。并且送礼的方式,不仅仅是提着大包小包,登门拜访;也不是送一个很大的红包。

人这一生,真正的人脉圈,并不大,除去自己的家人之外,就是为数不多的朋友,难得一遇的好领导、好同事。

当你想要回敬对方什么的时候,你就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用心去观察对方,到底需要什么。非得送礼的话,就要“按需分配、加强沟通”,不要过分在乎礼物的价格。

当你自己越来越有价值的时候,对你好的人,就会对你更好,因为“你”也是“有利可图”的,也是可以“温暖人心”的。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