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田万顷,夕阳唯照一塔孤

 发现城市之美 2022-04-01

       古城里有文笔塔,这并不为奇,但在远离市区28公里的村落,有一座青砖筑成的文笔塔能经历200多年完好不废,则为罕见。

       蔗埔文笔塔位于横沥镇蔗埔村村道入口处,始建于清乾隆癸巳(1763)年,1992年重修,塔身基本保持原貌。据《惠阳县志》资料记载,相传自康熙之后,蔗埔人中举者接二连三,文运大开,乡人为彰其迹,筹款修建文笔塔,旨在兴文引禄,保佑本地读书人功成名就,青云直上。

       于旷野田间傲然独立的文笔塔是一座三层楼阁式青砖建筑,高14米,占地面积约40平方米。塔底呈六角形,塔身砖叠出檐,檐上坡面,转角处皆作龙船脊挑出,檐下饰以花瓣样式灰塑。

       三层皆有开口:底层北面开拱门,高1.9米,宽1米,花岗岩框边;二三层正面分别开方窗和圆窗,其他各向皆开砖雕小花窗。塔顶六角攒尖,碌筒瓦,上施覆钵、琉璃宝珠组成塔刹,造型独特雅致。极目远望,玲珑孤塔,上耸的塔尖就像一支饱醮浓墨的巨笔,大有倒写天书之意。

 

       文笔塔还有一名叫杀师塔。杀师塔的“师”指当年建塔者张必英。清乾隆年间,蔗埔村出状元张良才(死后被村民封为“文昌公”)。张良才侄孙张必英为纪念这位状元,建塔供奉“文昌公”,以激励族人奋发读书,恒昌一村文运。文笔塔建成不久,张必英病逝,传说是这座塔耗掉张必英生命,杀师塔一名由此而来。

       在文明发展史里,一座建筑物和一个有生命的人一样,存在越久,经历的沧桑就越多。如果夭折自然是不幸和悲哀,如果幸存则少不了许多离奇和巧合。200多年的风雨雷电,历经战火、“破四旧”、文革等数次劫难,文笔塔都能奇迹般绝处逢生,更显灵光圣彩。

 

       如今,苍穹之下,古塔冒新芽,塔顶长出的绿植在阳光下洋溢着生命的活力。登上塔顶,整个蔗埔村的农田林地尽收眼底,风光无限。东江的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万顷良田绿了黄,黄了枯;而这宝塔呵,始终孤傲地矗立平畴之上,影子倒向西斜向东,伴随着金阳旋转了两个世纪。

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时候打伞

你说你喜欢太阳,但你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躲在阴凉的地方

你说你喜欢风,但是在刮风的时候你却关上了窗户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害怕你说你也喜欢传统文化

因为你连“发现城市之美”都没有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