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百案研读 案032:咳喘 二(小青龙汤)

 用户08204546 2022-04-01

经方百案研读 案032:
咳喘 二(小青龙汤)
金梅 吕旭升

三二 咳喘(二)

【原文】
柴某,男,53岁。1994年12月3日就诊。患咳喘十余年,冬重夏轻,经过许多大医院均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慢支并发肺气肿”,选用中西药治疗而效果不显。

就诊时,患者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则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视其面色黧黑,舌苔水滑,切其脉弦、寸有滑象。
 

【研读】
患者的咳喘之症已经很久了,十余年,且冬天重、夏天轻,发作时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患者体内有伏饮。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饮为水饮,稀清者为饮,稠浊者为痰。伤饮之病,留而不去,为留饮;伏而难攻,为伏饮。伏饮者,乃留饮膈上,伏而不出,发作有时也。或于秋冬或感春风则病情加重,发作时必喘满咳吐痰盛,感受风寒则背痛腰疼,严重时则咳喘、目泣自出且振振身动(患者耸肩提肚)。
 
再结合患者面色黧黑、舌苔水滑、脉弦的症状,更加说明该患者的咳喘与水饮有关。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脉双弦者,寒也;脉偏弦者,饮也。但是,该医案未详细描述患者的脉象到底是脉双弦,还是脉偏弦。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结合患者“每到夜晚则加重,不能平卧”的症状,知其咳喘当属支饮的范畴。

而支饮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涉及的方证有:
 
1. “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此条文中的“胸满”应为“腹满”,厚朴大黄汤主治的支饮腹满乃饮在胃家也,所以此支饮必有大便不通的症状。而此医案并没有大、小便症状的描述。

2.“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此条文讲的葶苈大枣泻肺汤主治的支饮乃饮在肺也,所以必有咳喘无法入眠的症状,与医案中患者的症状相似。然患者的脉象为弦,“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讲的是肺有水饮则脉象不弦,也就是说脉弦说明水饮不在肺。

3.“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此条文讲的木防己汤主治的支饮乃饮在膈间,其主要症状为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与患者的面色黧黑的症状虽相似,不过患者的脉象为弦。

4.“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此条文讲的泽泻汤主治的支饮乃饮在心下,其主要症状必有头晕目眩,然此患者并无此症状。

5.“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此条文讲的小青龙汤主治表寒不解,内动水气,遂为停饮作咳之证。

水聚得寒为饮,水聚得热为痰。此支饮乃表之寒邪侵扰内之水气而成,内之水气为“心下有水气”。

《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从以上这5个方证中看出,厚朴大黄汤证、葶苈大枣泻肺汤证、木防己汤证、泽泻汤证分别为胃家、肺、膈间、心下本身有饮,与寒无关。而小青龙汤证似乎更为合适,因患者有“背部恶寒”的表证,且发作是冬天重夏天轻,说明患者的饮跟外来之寒邪有关。

以此辨证该患者目前为小青龙汤证。这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1.如果该患者的喘咳伴有烦燥的症状,则应该用小青龙加石膏汤。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曰:“肺胀,咳而上气,烦燥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2.小青龙汤的药效发散力大,虚人误服,可能出现手足厥冷,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其面翕热如醉状等症状,如果出现了怎么办呢?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有以下几段详解: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因此,服用小青龙汤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一旦病情缓解,即改用苓桂剂类以温化寒饮。此即《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所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精神。

【原文】
断为寒饮内伏。上射于肺之证。为疏小青龙汤,内温肺胃以散水寒。麻黄9克,桂枝10克,干姜9克,五味子9克,细辛6克,半夏14克,白芍9克,炙甘草10克。服七剂而咳喘大减,吐痰减少,夜能卧寐,胸中觉畅。后以《金匮》之桂苓五味甘草汤加杏仁、半夏、干姜正邪并顾之法治疗而愈。

【研读】
该医生开出的正是小青龙汤方,后以桂苓五味甘草汤收尾。

以上医案原文选自《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小青龙汤1—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小青龙汤2—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小青龙汤3—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