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2700年疫病史看天干、地支有无道理?

 趣读畅想 2022-04-01

此文继续我们农业为基础的文明不可或缺的天干、地支的话题。个人在往期多篇文章中,如《十二地支有何天文和人文意义?》、《中国的农历和甲子纪时真的落后吗?可能先进到超过想象》、《大衍之数五十(续)——天数地数、天干地支怎么来的?》,强调了天干地支的意义,近期文章《天干地支中10与12之数的来源探索》中发现太阳活动具有的10年周期和12年周期,认为其为天干地支的来源之一,又在文章中强调了太阳活动周期对疫病、农业在内中的各种影响,而在2020年文章中《天文学角度如何看待今年疫情和气候异常?》就开始引导大家关注这个问题。中医里讲五运六气,认为疫病发生的年份也有类似的周期。因此,我们从疫病历史研究研究,看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个人直接使用王玉兴2003年发表的《中国古代疫情年表》中的数据,时间从公元前 674 年至公元 1911 年共357条带有干支纪年的数据,加上1889年以来的世界疫情数据(并不全面,只是个人稍微了解的重大疫情事件,遗漏比较多),总计373条数据,总时间跨度近2700年,以验证天干、地支是否有道理,以及研究疫病发病的天时因素。

天干年份

天干年份统计图上发现,壬、癸两个年份疫病爆发次数超出前8个年份的3倍标准差(明显超出),即能99.7%的确定性认为壬、癸两个年份是疫病高发年,而不是因为偶然,而壬、癸(音:gui,鬼)在五行上属水,是十天干这个周期循环中最低、最差的状态,这与上面的统计结果比较符合。

地支年份

地支年份统计图上可见:

  • 基本每个年份数据不超过2倍标准差,但这并不能说数据都是随机分布,疫病爆发与地支年份毫无关系。

  • 相邻地支年份的数据的具有连续性,这也是一种有效信息,如从“子”年到“申”年是类似正弦曲线的形状,刨除“酉”年的“异常”(原因暂时未知),12年有2个周期,即6年一个周期(10年周期中隐约有2个周期,但并不能确定)

  • 首尾数据有连续性,即首位的“子年”的数据和尾年的“亥年”的数据是连续的,两者相差很小,这也是一个重要信息。

  • 疫病高发年份,为“子年”附近(亥、子、丑)和“午年”附近(午、未年),这与太阳活动周期的太阳活动低谷和高峰都容易发生疫情的现代研究暗合。

2004年张年顺也讨论过以上天干地支年份的疫情问题,当然他的结论是无必然联系,个人看法与其不同。

造成以上10年和12年周期信息几乎埋没在噪声中的一个原因(其他原因后文分析),个人认为与近期文章《天干地支中10与12之数的来源探索》中发现太阳活动具有的10年周期和12年周期有关:

23个太阳周期年数的统计分布

一者10年周期和12年周期并不是绝对整数,二者两个周期内发生疫情的情况放在一起统计时必然相互交叠相互影响,导致天干、地支年份与疫病的关联并不明显,只能隐约勉强可见。

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之下看疫病爆发的年份则更加不明显,个人也不敢说其中一定存在什么规律。

太阳活动与疫病

上图中红色点表示发生疫病的年份,近150年不完全统计,可见疫病更主要发病在太阳活动低谷和高峰,这种相关性远比天干、地支年份上与疫病的关联更强,这也是个人认为天干、地支来源相同,都来源于对太阳活动、地球气候多年变化周期的观察和总结。

分析与总结

        以上的分析中可见,天干、地支的年份与疫病都有较弱关联,而天支纪年则难说与疫病有多少关联,可能本身这个天干地支年份是存在的,正如个人总结的太阳活动的10年周期和12年周期,实际并不是整数,且两个周期相互交叠,使得这个规律不那么明显,或者可能有其他规律的掩盖,比如地理因素、人为因素。

统计方式上,由于数据在2700年跨度上分布极其不平均,疫病数据明显分布在东汉西汉交替之后(公元元年之后),尤其数据高密度分布在三个时期,一为汉末、三国、晋朝,二为宋朝时期,三为明末到清朝时期,而这三个时期正是非常重要的气候寒冷期,而气候寒冷期,紫外线变弱、气候变差、粮食减产、战争增多,让人的免疫力变差,让滋生病毒的环境更好,从而使得让疫病发生、传染、迁延时间更长的概率大大增加,同时我国版图也越来越大(地理因素也影响疫病的发生发展),所有这些数据时间分布问题、寒冷期、地理因素等都会严重掩盖天时对疫病的影响。

现在(中国)能够及时发现疫病的发生,但是古代却很难,因此统计中疫病爆发的年份是以什么标准统计的,如发病总人数超过多少,每天新发病多少或者新发比例多少,是始发地还是别处传染过来的(如今日之新冠在中国原本已经得到控制,但是别处不控制再传进来就是人为因素了,而不完全是天时因素),如此统计出的疫病爆发年份,就不完全是天干地支对应的发病年份。

中医上认为各种流行的疫病并不相同,有寒疫、湿疫、温疫、燥疫等,再下又分不同的微生物导致的疫病,其发病时间和规律是不相同的,数据中并没有区分,这也会将有用信息埋没。

现行的天干地支组合中包含了部分上面发现的规律,比如地支12年其实内部是6年周期(五运六气?),如果直接和10天干组合,依然是30年周期,这和五运六气的一些规律是不矛盾的。但是甲子纪年中规律并不明显,原因何在?可能是天干、地支的组合方式过于机械化。而太阳黑子在其中的关联性要明显强于天干地支年份,但太阳活动10年周期与12年周期,其传统文化中的天干、地支、干支纪年的关系还需要更多研究。

        原理上讲,日、月、星、辰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影响地球上的我们,一种电磁(电场、磁场、可见光、电磁波、高能射线、高能粒子等),一种是力(引力、引潮力等),前者日、月对我们影响明显最大,后者也是日、月比五星对我们的影响大几百倍到几百万倍,其微小的扰动都比五星大得多,但并不是说五星就对我们没影响,比如可以用引力影响太阳,太阳通过电磁来影响我们,其中太阳黑子就是这种原理,太阳系所有行星(以木星影响最大)可能都有参与。具体这方面的研究,以后再和大家谈。

结束语

我们要从根本原理上去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天干地支的原始意义至少丢失了两三千年了,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技术怎么用,还要知道其是怎么来的,如此我们的传统文化才有活力,才能有创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