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怕相识满天下,知心又能有几人?

 波哥谈古说今 2022-04-01

《增广贤文》里说,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这句话,要从后头往前头理解。
作者看过太多人,在一起日子长了,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怨气,难以化解,让人惋惜。
为何会如此呢?
只因太熟悉。
我经常去你家,知道你扫地只扫客厅,自己房间到处都是蜘蛛网;
你经常来我家,知道我家吃完饭不洗碗筷,直到没有了才一次性来洗。
每当有人讲,谁谁谁还不错的时候,你就来了句,有什么不错咯,他家被子从来不叠,两夫妻都那么懒。
这种完全不顾场合,不给人家留面子的事,你觉得十分正常,是哥俩好,是关系亲近的表现,如果生气,那就说明你这人开不得玩笑,不好交往。
你出过人家的丑,下次,你最好的朋友,也会要出你的丑。只要他不尴尬,尴尬的就是你。
久而久之,心里就有了隔阂,就会互相防备,生怕自己的一点小毛病,小秘密,成了对方讥讽自己的弹药,再也无法像以前一样,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玩耍了。
甚至,哪一方忍不住,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吼了起来,而你也会毫不客气地怼回去。变本加厉地嘲笑他,伤害他。
这种事,古代有,现在有,将来也还会有。
清初张潮在《幽梦影》里也感慨:
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书里给出的答案是:
不忘初心。
还记得你们刚认识时的样子吗?客客气气,互相尊重,有一定的距离感。
没错,距离产生美。
哪怕是最好的朋友,也要保持适当的疏离,才不会凡事不经脑子,想说就说,根本不管对方高不高兴。
 


《增广贤文》里写道: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联系这书大概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编撰出来的,我们可以想见,那时能够相识满天下的,要么就是读书人,从家乡到县城,到省城,到京城,考上了进士,到外地做官。又或者,是走遍大江南北,横贯大河上下的商人。
士农工商,中间两个,尤其是农民,被钉死在土地上,基本没有可能到处跑,能认识的人,不过是自己家周边那些罢了。
因此,我们不如加四个字,就能概括古今中外所有人了:
哪怕相识满天下,知心又能有几人?
清朝画家何溱曾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此话后来被鲁迅引用,流传更广。
从这些话可知,在古代,想要认识很多人,难,想要在中间找到一个知己,更难。
20年来,从电脑到手机,聊天工具大发展,哪怕很多60多岁的农村老人,都能将聊天和刷视频玩得很溜。
你所加的好友,来自天南海北,你所入的那些群,衣食住行玩乐什么都聊。当然,最有人气的话题,自然是通过键盘,指点江山,哦,错了,是指点整个地球。
但你会发现,本以为是多认识了一些朋友,实际上,这些朋友,一言不合就能开怼,什么痞话都骂得出来。
如果这些人反正跟生活没多大关系还算了,但自从真真假假的信息满天飞,每个人得到信息的渠道不同、分析资讯的能力不同,你会发现,从小长大的死党们,以为知心的好哥们好姐们,很多观念竟然是天差地别。
很多曾经的好朋友,因那些离自己几千几万里的事,怒而割席,一拍两散。
当然,也有些人能遵从古训,人至察则无朋,难得糊涂,不争,固无尤。
你是不是也碰到过类似的事呢?不妨留言探讨一下。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