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的爱,很容易被理解成无原则的爱。无原则的爱是溺爱,无条件的爱是真爱,也是大爱,是遵循孩子成长规律的爱,是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爱。 那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到底无条件的爱有哪些表现呢?或者说,无条件的爱与有条件的爱有哪些不同呢? 下面的内容来自一个家庭教育群,可以解答上面的问题,先与大家分享一下,在此也感谢家长群里的分享者张惠萍老师。 真正无条件的爱是什么?
无条件的爱,是尽管孩子看起来有点胆小、懦弱、无能、自私……你也不会轻易给他贴上标签,而是允许孩子不完美,并关心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探寻他观念里出现了哪种偏差。 无条件的爱是不会拿孩子和别人比,而是尊重孩子的个性,顺势而为,静候花开。 无条件的爱,是哪怕孩子考了倒数第一,哪怕所有人都要放弃他时,你依然懂得欣赏他,发现他的长处,激发他的潜能,支持他成为最好的自己。 无条件的爱…… 家长要达致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并不容易,太多时候,是因为家长容易受自身情绪所左右,尤其是家长的急功近利之心,虚荣心、爱面子,缺乏远见,没有耐心等,导致家长做不到无条件的爱。 所以,要达到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家长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修养,尤其是通过学习先彻底弄明白,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来说,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样的做法不是爱孩子,而是害了孩子?怎样对待孩子才是有利于孩子成长,什么样的行为会阻碍孩子发展? 有些家长会说,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但是一遇到孩子出问题就沉不住气了,脾气上来了,就又回到老路上来了。 阳明先生说,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很多家长所谓的知道,或者说懂得的道理,其实不是真的知道,只是表面上似乎知道了而已。 如果家长仅仅是看了一些类似上面分享的家长群里的内容,就觉得明白了道理,那不叫真的知道。 只有家长真的通过学习,改变了观念,认可了这些无条件的爱的标准,真的发自内心地想去提升自我修养,进行自我改正,才能真的有可能达致无条件的爱。 否则,即使家长读一百遍,也做不到。要真正发自内心地去认可,还要在做中去体悟,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去感受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无条件的爱,其实就是父母良知清澈的爱,那么就应该用致良知的方法来进行。 家长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时时关照自己的起心动念,经常问自己: 我这样做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我是不是在发泄自己的怨气? 这样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效果? 是不是自己内心有不合理的观念? 是否又回到了从前的简单粗暴? 必须真正发自内心地去反省,不断纠正错知错见、浅知浅见,偏知偏见,然后,用正知正见来引导自己的教育行为。 如果这样做了,我们就越来越接近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也能够让孩子沐浴着父母之爱的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你也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了,你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