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炫叶楓雪 2022-04-02

唐宋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中国封建文明的兴盛时期产生的。唐宋时期,生产工具有了许多改进,农业有了显著发展。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空前繁荣。社会经济发展必然会在经济思想上有所反映。下面分别从生态思想、经济思想和社会思想三个方面,综合评价唐宋时期可持续发展思想。

首先,唐宋时期生态可持续思想是产生于农业社会,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都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古代思想家们都强调,人与自然共存于一个生态大系统中,二者具有统一性。

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相处,是人类存在的重要条件。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唐宋时期的生态思想的核心为天地人和,即追求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韩愈提出天人相乖,认为天与人之间是可以相互感应的,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统一;另一方面,天与人之间有独特的感应方式,天的意志和人的意志是完全对立的。人类应当处理好尊重自然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刘禹锡提出了天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他认为天人之间既相分又相合,天人交相胜说明了人与自然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天人还相用”说明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张载提出天人一物,辄生取舍的观点。天和人都是存在于一个整体的客观实在,二者之间相互斗争,相互统一。欧阳修主张爱护众生,平等对待动物,不杀生,多放生,人们要回归自然,而不要去破坏自然,更不追求所谓的驾驭自然。

北宋沈括认为天人之间各自相分,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人类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唐宋时期思想家们的自然观,都是这一核心思想的延伸和具体论述。

另一方面,唐宋时期自然环境的破坏严重,已经带来许多恶果,各思想家也对如何保护环境提出了具体观点。白居易认识到人欲望的无限性,与农业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在唐代人们向自然资源索取无度,他认为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主张通过法令的形式,来保护资源和生态平衡。沈括在全国各地任官时,发现各地过度砍伐森林的现象严重,主张保护森林。苏轼也看到了森林植被的生态效益,热衷植树造林。

南宋魏岘已经深刻认识到森林是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保证,森林植被的破坏,必然导致水土流失的种种恶果。这说明唐宋时期的思想家们,不仅对天人关系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在如何保护自然环境的具体措施上,也有各自的观点。

其次,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农业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但到了唐宋时期,工商业获得巨大发展。传统的“重本抑末”思想,已经不适合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很多思想家已经认识到,商品经济和工商业在搞活经济和增加国家收入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韩愈肯定社会分工,认为商业不是可有可无的,商业的发展与农业的发展并不是相互对立的。白居易所主张调节农、工、商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认为农、工、商三个经济部门不可或缺,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

李觏对商品流通的意义和作用有充分的认识,主张充分发挥商人的作用,通过自由竞争,既能满足老百姓日常生活,又能增加政府收入。

苏轼认为市场调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官方垄断不利于市场竞争,政府获利侵犯了商人的正当利益,不利于商业的自由发展,主张市场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垄断。

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人口发展能否与资源、环境相适应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唐宋时期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生产力水平获得极大提高,但人地矛盾逐渐显现,并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唐宋时期的思想家们针对人地矛盾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观点。元稹和李觏都认识到经济凋敝的原因,是人口结构不合理,非农人口过多,提出让非农人口回归农业生产的政策要求。

叶适提出了“分闽浙以实荆楚”的迁民主张,打破了中国农民安邦重土的思想,对于调节人地矛盾,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作为封建文明鼎盛时期的唐宋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社会思想。白居易主张节用,个人方面要对人的欲望和消费加以限制,社会方面主张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张载提出民胞物与的观点,天下万民都是兄弟姐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有爱,和谐相处。

苏轼反对杀婴溺婴,尤其反对杀女婴,不仅破坏了性别平衡,也败坏了社会道德规范,不利于社会稳定。上述思想家的观点,是对当时社会发展的有效反应,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有指引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