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图洛书并不源于上古,是宋代才出现的?

 炫叶楓雪 2022-04-02

洛书、河图即“图书之学”,是《周易》学术体系的一个支线,是易学普及、入门级的图示和图例,融合了一部分象义知识;就跟科普读物插图差不多,图文并茂、浅显直观。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周易》源于八卦,而八卦又源于“河图”、 “洛书”。朱熹《周易本义》中,第一次把“河图”、 “洛书”单列出来。普遍认为朱熹之“河图”、“洛书”源自宋代道士陈抟。

易学的核心表述是“象、数、理、占”,不讲数术占卜的话只有“象、数、理”三类范式,卦爻、时位筮数、《经》和《传》的文字语辞,这三种范式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在讲述义理的方式方法中,图肯定不如文,宋代以前易学只有“文字语辞”的表述方式。

洛书、河图之名出现的很早,一杆子杵到六七千年前,各种传说乱七八糟,故事主角有说玄女的、伏羲的、黄帝的、大禹的、还有文王,孔夫子也提过一嘴,先秦古籍、战国帛书根本没说明白是个啥;出土文物倒是有个玉板,刻着八分圆、周围打了一些孔,就算这是河图,对于象义理解也没啥帮助;

河图的北、东两象中的阳数顺时针转45°,南、西两象先整体互换位置,再把其中的阳数逆时针转45°,你会得到洛书,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变化?其中体现了什么原理?你还是一头雾水,你要理解太乙巡行、阳顺阴逆、八卦九宫必须深刻研究“文字论述”;洛书河图只是辅助图示,对于深刻理解易理没有太大帮助。必须回归到“象、数、理”范式中、通过文字理解本质含义。

易学中的图书之学系统分支出现的很晚,我们今天看到的黑白点图可以确定是宋儒画的,刘牧、邵雍、赵撝谦、周敦颐、朱熹、二程等等这些牛人,他们当年都不好意思伪托到上古大能名下,都说是陈抟所传,陈抟老祖在华山一个山洞里……| ᴥ·́ )✧……

然后名字还起乱了,申报之初河图叫洛书、洛书叫河图……。最神的是太极图,画阴阳鱼的哥们晚了一步,本来跟皇帝说这玩意叫河图,朝廷告诉他“ID已注册”,事情搞大点改叫太极图吧,最终因为颜值高、艺名响亮,居然成了中华文明的logo;

总之,宋廷官方确认的几个图示可以肯定的说与传说中的洛书河图根本不是一回事,但是直观易懂、利于教学、美观大方,连同背后的魔幻故事一股脑编入教材了;礼部心里明白的很,不求甚解,实现教化目的就行,叫个啥名字都是次要的。

洛书河图今天看来是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正统易学原理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就很晦涩、艰深了,根本不是黑白点图能够描述的;

洛书表示的数学幻方图示原理也很简单,这里面最深刻的内容是八卦配九宫,但这个是在汉代发明的,是《卦气说》的副产品;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为先天八卦、洛书为后天八卦……也都是颠倒次序的说法,这些概念都是汉代以后补充到易学框架中的。

入门的时候这样理解没问题,方便记忆基础知识点,这也是编篡洛书河图的目的:浅显的基本表述;

但真实的情况是先天八卦卦序出现的很晚,是宋代邵雍画的;阴阳鱼、洛书、河图都是宋代的。我们站在现代往几千年前看,易学体系完整、架构完美,各个组成部分组成闭环;实际上这个体系是几千来无数大能一点点完善起来的,现在我们看到的伏羲画先天八卦、文王作后天八卦、演六十四卦、周公作卦辞爻辞、孔子作十翼、龟马负图……都是后人伪托的故事。

不可否认的是,洛书河图确实有利于易学数术的推广、理解,但这些伪托、神化的故事掩盖了真正的易学发展时间线,如果探究某个时代的思想历史背景、论证某个论点的思想源流、某个分支的来龙去脉,这些都是干扰,很多思想混乱就是这样造成的!谁敢对伏羲、文王、周公、孔子的说法提出质疑啊?

在科学昌明的今天,面对科学思维逻辑的冲击,还抱着那些伪托、神化、美化、攀附古贤的故事就是迂腐不化!必须严肃对待象义思维的发展路径、对其文明成果本来加以研究,才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文化复兴!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