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匿的不死癌症”,当心它毁掉你的人生!

 田园漫步168 2022-04-02

 

说起强直性脊柱炎,大家一定听过它的名字,而且有些朋友身边的人可能不幸患上了它。但可能你对它的了解只是一知半解,不明白为什么会在这里叫它“隐匿的不死癌症”。

图片

图片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脊柱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慢性病。它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会引起脊柱强直、活动困难,并可能会引起眼、肺、心血管、肾脏等器官的损害。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免疫系统性疾病,是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多见于青少年。腰背部疼痛、驼背畸形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表现,故此很多患者都会就诊于骨科寻求必要的帮助。强直性脊柱炎目前尚不能根治,需要终身间歇性治疗。

图片

图片

为什么会得强直性脊柱炎?


医学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答案。大量研究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主要和遗传、环境、感染、免疫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1.遗传

一般认为本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主要易感基因是HLA-B27。约90%的病人HLA-B27阳性,而亚洲普通人群HLA-B27阳性率仅4%~8%。家族聚集患病现象较常见,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后代,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高20-40倍。

图片

但反过来说,HLA-B27阳性并不等于强直性脊柱炎,因为HLA-B27阳性的人群中仅20%的人患强直性脊柱炎,所以查出HLA-B27阳性也没必要感到惊慌。



2
.
感染

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肠道及泌尿系统的感染,尤其是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大便培养肺炎克雷白杆菌阳性率达79%,而正常人群为30%。另外,本病可能还与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志贺菌、沙门菌和结肠耶尔森菌等病原菌感染有关。

图片


3. 免疫

上述病原体激发了机体炎症和免疫应答。例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抗肺炎克雷白杆菌抗体水平明显升高,阳性率为43.3%,而正常人阳性率仅4.4%。这些炎症和应答反应造成组织损伤而使疾病发生和发展。

图片



4.环境

环境因素也可导致本病发病,比如环境寒冷、潮湿、冷水刺激等均可诱发本病。

图片


图片

什么人容易得强直性脊柱炎?


本病好发于男性,发病率男性约为女性的3-4倍;20-30岁年轻男性是本病的高发人群。如果家中有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出现腰背部疼痛、晨起时脊柱僵硬、活动后减轻时的症状,需要怀疑本病发生。

图片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查体较为复杂,普通患者难以掌握。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这篇文章学习:年轻人腰背痛愈来愈重?小心这个病,千万别忽视了!

图片

强直性脊柱炎的危害


01

·影响全身骨关节,尤其是脊柱功能


强直性脊柱炎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它对全身骨关节的影响。它可累及任何关节,但以脊柱关节受累为多,它会影响颈、胸、腰椎整条脊柱,造成疼痛及严重影响其功能活动。尤其在疾病晚期,会以脊柱固定和强直为主要表现。

图片

颈椎固定性前倾,脊柱后凸,胸廓常固定在呼气状态,腰椎生理弯曲丧失,髋关节和膝关节严重屈曲挛缩。站立时双目凝视地面,身体重心前移;个别病人可严重致残,使人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

02

·眼部病变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并发有结膜炎、虹膜炎、葡萄膜炎,表现为畏光、流泪、眼红等。

03

·心脏病变


以主动脉瓣病变较为常见,临床有不同程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约1%。

04

·肺部病变


少数患者后期可并发上肺间质性肺炎,表现为咳痰、气喘,可能伴有反复发作的肺炎或胸膜炎。

05

·神经系统病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易发生脊柱骨折,脊柱骨折会导致脊髓、神经受压,严重者会出现截瘫。

06

·肾脏病变

少见的有肾功能异常、淀粉样变等。

07

·胃肠道病变

胃肠道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便血和腹痛等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缓慢而隐匿,早期易被忽略而漏诊,又因其目前不能治愈,属于终身疾病和造成的可怕后果,所以称它是“隐匿的不死癌症”恰如其分。

当身体有下面这些问题,您一定及时、尽快地就医:

图片

1、易疲劳:稍微劳累就会出现周身不适。

2、疼痛:髋、膝、踝的非对称性疼痛、以及腰背痛反复发作与缓解。晨僵3个月以上,活动改善,休息无改善。

3、腰椎活动受限,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

4、用药产生严重副作用或治疗效果差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应当就诊的科室:

图片

1、多数患者应优先去风湿免疫科就诊。

2、出现脊柱、关节变形、骨质疏松症、骨折,需要到骨科就诊。

3、出现葡萄膜炎或虹膜炎应到眼科就诊。

请转发我,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疾病吧!

图片
图片

END

  • 声明:本文由骨科大夫综合整理,寻求转载请后台输入关键词“转载”查看转载规则后联系我们。

  • 文章仅供参考和学习分享,一切视患者自身情况和以专业医生诊断治疗为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