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失眠的证治(一)(2020-02-12 15:42:01)转载▼

 新用户0166JAFV 2022-04-02

失眠是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病关五脏功能失调,阴阳气血之紊乱,六腑之邪气,情志之忧思悲恐惊……

失眠,中医称之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证,关于失眠的成因,中医认为系各种原因导致的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心神不安所致。治疗多从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胃气不和,气滞血瘀,肝郁血虚等等类型。笔者从医六十年,经治失眠病人众多,今不揣简陋就不寐的中医分型治疗介绍如下:

 

1、心火炽盛型失眠:多因情志抑郁化火,或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剌激食品,膏梁厚味,温补之品,久蕴化热化火。或劳心过度,“心有余便是火”,火扰心神。火气通于心,心火内炽,扰于心神,则神不守舍,心神失守,见心情烦躁,口干舌燥,面赤口渴,失眠多梦,惊悸怔忡,便干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或数而有力。本证是以心及舌脉等有关器官组织出现实火内炽的症状,辨证要点是:心火内炽,心神被扰,则心中烦热,夜寐不安,甚则狂躁谵语,面赤口渴,便干溲赤,脉数有力均为里热征象。心开窍于舌,心火亢盛,循经上炎则舌尖红绛。治应清心养血,镇惊安神。

方用朱砂安神丸(朱砂、黄连、当归、生地黄、炙甘草)清心火,安神宁心。

朱砂安神丸用朱砂甘寒质重,专入心经,寒能清热,重可镇怯,既能重镇安神,又可清心火,治标之中兼能治本;黄连苦寒,入心经,清心泻火,以除烦热。朱砂重镇以安神,清心以除烦,以收泻火安神之功。佐以生地黄之甘苦寒,以滋阴清热;当归之辛甘温润,以补血,合生地黄滋补阴血以养心。炙甘草调药和中,以防黄连之苦寒。本药用治心火炽盛失眠效果卓着。

 

2、阴虚火旺型失眠:证见:失眠头晕,心悸心烦,腰酸腿软,健忘,耳鸣,口干少津,舌红剥苔,脉象细数。《伤寒论》曰:“少阴病……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少阴者,心与肾也,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心肾之阴耗伤,则生虚火。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出现心中烦,不得卧,是阴虚精亏,肾水不能上济心火而心中烦,心藏神,神明被扰则不得睡卧。治法应滋肾阴,降心火,交心肾。

治用黄连阿胶汤(黄连12克,黄芩3克,芍药6克,阿胶9克,鸡子黄1),育阴制阳,除烦安神。

黄连味苦入心,性凉解热,故重用之以解心中烦热,辅以黄芩,协助黄连治心中之热,恐热扰及于肺,又肺为肾之上源,清肺亦所以清肾。

芍药味苦酸,其苦善降,其酸善收,能收降浮越之阳,使之下归其宅,而性凉又能滋阴,兼能利便,故善滋补肾阴,更能引肾中外感之热自小便出。阿胶其性善滋阴,又善潜伏,能直入肾中以生肾水。

鸡子黄中含有副肾髓质之分泌素,推以同气相求之理,更能直入肾中以益肾水,肾水充足,自能胜热逐邪以上镇心火之妄动,而心中发烦自愈。

临证可加生地30克,天麦冬各15克,首乌藤30克,合欢花15克,治心肾不交之虚烦不寐提高疗效。

 

3、虚烦火郁型失眠:证见:热扰胸膈,心烦懊侬,虚烦不得眠,胸脘痞满,按之软而不硬,嘈杂似饥不欲食,舌红苔微黄。病邪在表者当汗,在胸者应吐,在腹者可下,汗吐下后而见心烦不得眠,说明实邪虽去而余热不解,蕴郁于胸中所致。因为胸中郁热而致心烦懊侬,虚烦不得眠。

治用栀子豉汤(栀子9克(擘),香豉(绵裹)),透胸中郁热而除烦。

栀子、香豉都是苦寒解热药,具有清热除烦的功能,合以成方,故治烦热不得眠,或心中懊侬者。本证为《伤寒论》治外邪用汗吐下三法下后所出现的余热不解,郁于胸中所出现的病证。现今治法很少用汗吐下三法,若临证中遇有食道炎,胃炎,胆囊炎,神经官能症兼有心烦懊侬,虚烦不得眠症状,舌红苔微黄者,投以此方效果亦佳,兼有气虚者加炙甘草。

栀子苦寒,善清心胸烦热以解火郁,豆豉味苦,能升散邪热之结。两药相须,一宣一降,宜泄火郁而除烦。热去郁消烦除寐安。

 

4、心肝火旺型失眠:是最常见的一种失眠症,大多由患者情绪容易激动,肝郁肝火,肝火旺盛难以平息,导致自己的情绪不能放松,长时间的大脑神经紧张。肝为刚脏,内寄相火,体阴用阳,其性喜条达,主动主升,肝属木,木郁生火,火属心,木火旺盛必及心,心肝火旺内扰心神,心神不宁,而致烦躁不安,久久不能入睡而失眠。故内生病理之火与肝的关系极为密切。若因思虑过度、恼怒伤肝,肝不藏魂,肝火旺则魂不守舍,夜卧不宁,易惊。心肝火旺侵扰所致的失眠。临床常见面红目赤,头胀头痛,烦躁易怒,失眠久久不能入睡,口干口苦喜冷饮,尿黄便秘,或耳鸣耳聋,舌质红苔黄、脉数等。治应清泻心肝之火。

方用丹栀逍遥散合泻心汤加减:柴胡、白芍、茯苓、当归、丹皮、生栀子、黄连、黄芩、天麻、缬草、合欢花、首乌藤、大黄、生甘草。水煎服。

丹栀逍遥散舒肝解郁,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胀痛,烦躁失眠,颊赤口干等抑郁引起的诸多病证,对郁火引起的失眠症有较好的疗效,合三黄泻心汤清心泻火,心火清则神志安,神志安则睡眠香。加用天麻安神治头晕失眠,缬草有镇静作用,能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减低反射兴奋性,对失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合欢花舒郁安神治失眠,首乌藤养血安神治失眠。全方清肝火泻心火安神助眠,对心肝火旺失眠疗效确切。

 

5、心胆气虚型失眠:心虚则神不内守,胆虚则少阳之气失于升发,决断无权,则肝郁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则扰动神明,故遇事易惊,神魂不安而致不寐。临床症状有不寐多梦,心神不安,易受惊吓,气短心悸,倦怠乏力,惊恐胆怯,小便清长。舌质淡,脉弦细。或形体消瘦,面色晄白,易疲劳,或不寐心悸,虚烦不安,头目眩晕,口干咽燥。舌质淡,苔薄白,或舌红,脉弦细或弦弱。治应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用安神定志丸,或改用汤剂加减服用:人参12克,茯苓(或用茯神)30克,远志10克,石菖蒲10克,龙齿30克(打碎先煎),酸枣仁30克(打碎)炙甘草10克。

安神定志丸以茯苓、茯神、远志、人参养心安神为主,辅以石菖蒲、龙齿镇惊安神,补中有降,辰砂为衣重镇安神,诸药合用,共奏安神定志,益气镇惊之功,加酸枣仁可养肝宁心定神。临床常用于心胆气虚,心神不宁诸证。

 

6、心虚胆怯型失眠:指心中空虚,容易恐惧的一种证候。多因心血不足,本型的不寐定位在心、胆,证属虚症,心气衰弱所引起的虚烦不得眠。心气虚则心神不安,心烦虚烦不得眠,入睡后又易惊醒,终日惕惕,心神不安,胆怯恐惧,胆气虚则遇事易惊,并有心悸气短,自汗乏力等症状。舌质正常或淡,脉弦细。治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用酸枣仁汤合安神定志丸加减:酸枣仁30克,茯苓15克,川芎12克,夜交藤30克,牡蛎30克(打碎先煎),人参15克,茯神15克,知母10克,远志10克,龙齿30克(打碎先煎),石菖蒲10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6克。

方中酸枣仁汤属清热除烦,养血安神功效的补养安神剂,重用酸枣仁养血安神的重要方,配伍调气疏肝的川芎,酸收辛散并用,相反相成,具有养血调肝之妙,为养血调肝安神的重要方;知母滋阴清热,茯苓宁心安神,与君药相配,以助君药安神除烦;远志、石菖蒲入心开窍,除痰定惊,益胆安神,宁心除痰;茯神养心安神,人参、炙甘草健脾益气,宁心安神;夜交藤养血安神用治虚烦失眠多梦;五味子补五脏可治心悸失眠多梦。龙齿(骨)与牡蛎是治失眠必用药对,龙齿入肝,镇心神以安魂,牡蛎入肺,潜浮阳以定魄。魂魄者,心神之左辅右弼,魂魄安强,精神自立。二药合用大能收敛心气之耗散,并三焦之气化,使浮荡之魂魄安其宅地心主,神有所安,临床用于心神不宁之症。两方合用诸药对心虚胆怯之失眠有较好治疗功效。

 

7、心脾两虚型失眠:心脾两虚,营血不足,不能奉养心神,而致失眠多梦,醒后不易入睡;血虚不能上荣于面而面色少华萎黄;心悸、心慌、神疲乏力均为气血不足之象;脾气虚则饮食无味,脾不健运则食后腹胀;胃气虚弱则不思饮食,或饮食减少;舌淡脉缓弱均为气虚血少之征。本型病人多为劳心过度,伤心耗血为患。或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脾胃不和,脾阳不运,纳呆食少,气血化生来源不足,无以养心,而致心脾两虚。正如《景岳全书·不寐》中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不足,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症状可见:不易入睡,或睡中易醒,醒后再难入睡,多梦。或兼有心悸心慌,神疲乏力,口淡无味,或食后腹胀,不思饮食,脸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治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方用归脾汤加减:党参30克,黄芪18克,当归15克,桂圆肉15克,白术10克,木香6克,陈皮6克,茯神15克,酸枣仁20克(打碎),远志10克,阿胶10克,龙骨30克(打碎先煎),牡蛎30克(打碎先煎),生姜5片,大枣6枚。

方中党参、黄芪补心脾之气;当归、桂圆肉、阿胶补养心脾之血;白术、大枣、生姜益气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木香、陈皮畅中;茯神、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龙骨、牡蛎镇静安神。不寐较重者加五味子、柏子仁养心安神;或加合欢花、天麻、夜交藤镇静安神;心血不足者加白芍、熟地、桑椹子,加大阿胶用量补养心血。

   

8、五脏功能失调(脏躁)型失眠:本型系因忧思过度,心阴受损,肝气失和所致。心阴不足,心失所养,则精神恍惚,睡眠不安或失眠多梦,心中烦乱;肝气失和,疏泄失常,则悲伤欲哭,不能自主,或言行妄为。症见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或失眠多梦,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微数。治宜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味: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10枚。

方中小麦养心阴,益心气,安心神,除烦热。甘草补益心气,和中缓急。大枣甘平质润,益气和中,润燥缓急。若见阵发性身热,面赤,汗出之阴虚者,可加麦冬以养心止汗;心烦不眠者加百合、酸枣仁以养肝宁心;呵欠频作属心肾两虚者,可加山萸肉、党参以补养心肾;血虚者加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龙眼肉、酸枣仁;肝郁者加柴胡、白芍、茯苓、当归、合欢花、首乌藤。或加逍遥散;肝郁化火者加丹栀逍遥散。

方中之小麦可用淮小麦养心阴益心气,安心神除烦热。若偏于阴虚夜间盗汗者可用浮小麦益阴敛汗止汗。若烦热显著,口干舌燥,舌红苔少者甘草用生甘草补虚的同时兼能清热;若精力疲惫,疲乏无力者甘草可用炙甘草温补脾胃,益气和中。

 

9、百合病型失眠:症状:精神、饮食、行动异于常人,如沉默少言,欲睡不能眠,欲行不能走,饮食不能吃,寒热似有似无,精神恍惚心烦,或自言自语,口苦,尿赤。舌红,脉微数。此病起于伤寒大病之后,余热未解,或平素情志不遂,而遇外界精神刺激所致。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如有神灵者,而身形如和,其脉微微。其病邪少虚多,属阴虚内热之证。

此病则系血热留滞,心肺阴虚,阴血不足,心神失养,或因情志不调,七情内伤,神不守舍。

治法:补虚清热,养血凉血,滋阴清火,安神定志。

方用百合地黄汤加味。处方:百合、生地黄、首乌藤各30克,生牡蛎20克,花粉、石斛各15克,知母12克,浮小麦30克,甘草6克。

方中百合色白入肺,养肺阴而清气热;生地黄色黑入肾,益心营而清血热;泉水清热利小便;首乌藤养血安神治失眠,花粉苦寒益肺生津,石斛、知母滋阴降火;浮小麦、甘草益气健脾,养心安神。牡蛎潜阳镇静安神。诸药合用,心肺同治,阴复热退,百脉因之调和,病可自愈。本方现代研究对精神方面疾病,如神经官能症、癔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抑郁,焦虑,失眠多梦等治疗有较好疗效。

 

10、胃气失和型失眠:症状:失眠而兼食滞不化的症状,如脘腹胀满或胀痛,胃胀不适,胸闷嗳气,时有恶心或呕吐,嗳腐吞酸,大便异臭,或便秘,大便不顺,腹痛,舌苔黄腻或黄糙,脉弦滑或滑数。病机为胃气失和,夜卧不安,饮食不节,胃有食滞未化,胃气不和,升降失调,故脘腹胀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以致不能安睡,即所谓:《素问·逆调论》“胃不和则卧不安”。 热结大肠,大便秘结,腑气不通,所以腹胀,腹痛;舌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滑或滑数,均系胃肠积热的征象。本型失眠属实证,定位在胃,特点是胃气失和,胃受邪则心亦受之,乃致心不藏神,神不守舍,夜卧不安。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安神。

方用半夏秫米汤合保和丸加减。半夏12克,秫米15克,神曲10g,陈皮10g,莱菔子10g,山楂15g,茯苓15g,连翘20g

方中山楂善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消食健脾,能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消食下气,可消麦面痰气之积;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止呕;茯苓健脾利水,和中止泻;连翘散结而清热;秫米以和胃气;用麦芽汤送下以增强消食之力。食消胃和则夜卧安宁。便秘者可加酒军6克,芒硝10克;恶心呕吐者可加黄连、苏叶各6克;腹胀腹痛者加厚朴、元胡各10克,陈皮加至20克。

 

11、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状:失眠,心烦,口苦,目眩,头重,胸闷,恶心,嗳气,痰多,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病机:肝胆之经有热、有痰,则口苦、目眩;痰火内盛,扰乱心神,所以心烦、失眠;痰热郁阻气机所以头重、胸闷、恶心、嗳气;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为痰热之象。故《张氏医通》曰:“脉滑数有力不眠者,中有宿滞痰火”。

治法:化痰清热,养心安神。

方用清火涤痰汤或黄连温胆汤:胆南星6g,黄连6g,生姜3片,茯神15g,贝母10g,竹沥10g,麦冬10g,柏子仁10g,丹参10g,僵蚕10g,菊花10g,橘红10g,杏仁10g,栀子10g

方用胆南星、贝母、竹茹、生姜化痰泄浊;柏子仁、茯神、丹参、麦冬养心安神;僵蚕、菊花息风定惊;杏仁、橘红豁痰利气。共达化痰清热,养血安神之功效。一般的轻证病人可以服温胆汤(半夏、橘皮、茯苓、竹茹、枳实、甘草、生姜、大枣);若痰热扰心,气血不足者可在温胆汤基础上加远志、人参、熟地、枣仁名为十味温胆汤进行治疗。

 

12、湿浊型失眠:不寐失眠,若阳气微弱,饮湿滞伏,痰郁夹火上扰,湿热湿浊阻滞神明,神不守舍则病发不寐。症状失眠焦虑,烦躁易怒,头晕耳鸣,目瞑,口苦口臭,口渴不欲饮,时有恶心欲吐,纳谷不香,倦怠乏力,脘腹痞满,大便溏泄不爽,小便黄赤不畅。舌胖嫩红苔黄粘腻,脉弦滑。证属肝郁肝火,湿热蕴结,湿浊阻滞神明,神不守舍。

治应宣畅气机,清热利湿,清窍安神。

方用三仁汤合栀子豉汤加味:杏仁15克(打碎),白蔻仁l0克,薏仁30克,川朴、通草各6克,滑石18克,半夏、竹叶、生栀子、豆豉、郁金、石菖蒲、远志各10克。

三仁汤方用杏仁肃降上焦气机;湿阻于中焦,白蔻仁宣畅中焦气机;湿困于下焦,用薏苡仁渗利下焦之气机;三药相用,以宣畅,降泄,渗利三焦气机,共为君药。湿阻三焦气机,用通草、滑石清热利湿,共为臣药。热于内以竹叶清上、中焦之热;脾主化湿,用半夏燥湿醒脾;气能化湿,以厚朴理气化湿;栀子豉汤用栀子、豆豉清热除烦;郁金、石菖蒲解郁化痰安神;远志安神定志。全方共奏通化三焦气机,清除痰湿之邪,以达安眠之效。

 

13、水饮型失眠:“水饮”中医病名。“饮证为百病之宗”,肺、脾、肾、三焦在水液代谢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如若其功能障碍,可致水液停聚于体内而发生水饮病证。若妨碍心主血脉功能,则有胸闷、心悸表现,心主神明,水饮扰心则会有心烦不寐等证;临床表现为失眠,头晕心悸,脐有悸跳蠕动,或时感气往上冲,冲则心烦,汗出,口干不思饮,舌质淡苔白,脉缓。此属寒饮上扰心神,神不守舍。

治应温化水饮降逆,佐以安神。

方用苓桂枣甘扬加味:茯苓24克,桂枝12克,大枣5枚,炙甘草6克,酸枣仁15克,远志6克,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打碎先煎)。

本方用大剂量茯苓治心悸烦躁;桂枝治冲气上逆;故本方的适应证是小腹挛急、悸动而气上冲较甚者。加生龙骨、生牡蛎镇静安神,也是本人治失眠常用对药;酸枣仁养肝安神治失眠,远志安神定志。本方不只能治脐下悸欲作奔豚,即使是奔豚证见心下悸者也能治之,他如诸饮证,如有腹挛急、气上冲而脐下悸者,失眠不寐等用之亦多验。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