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园——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中共天津市委旧址(国保档案/天津篇)

 无愧我心 2022-04-02

张园——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中共天津市委旧址(国保档案/天津篇)

在天津和平区鞍山道北段的东侧,有一处建于上世纪初的豪华宅院,当年孙中山应冯玉祥将军邀请,偕夫人宋庆龄北上商谈中国统一和建设问题时,由上海绕道日本到天津后,就是下榻在这里,并在这所宅院里小住有月余。这处豪宅的主人是清代两湖统制张彪,故称“张园”。

张彪,出生于山西榆次一农民家庭,自小习武,练就一身武艺,18岁考中武举人。张生性率直、仗义行侠。据说在一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中,张彪无意间搭救了前住山西接任巡抚的张之洞,从而深得张之洞之赏识,由随从侍卫做起,一路青云直上,曾任武官把总、湖北陆军第八镇统制,后来升为湖北省都督,成为官居一品的清廷“封疆大吏”。张之洞办“洋务运动”时,张彪成为他手下的干将,办工业、兴教育,尤其在组练新军时屡建功绩,张之洞奏请清廷,由张彪任新军统率,使张彪成为“中国近代陆军第一人”。

辛亥革命爆发后,张彪曾率督署卫队与起义军顽抗,后放弃湖北一切军务,带着家眷细软逃到日本。1912年回国,便寓居天津,起初暂住在日租界的朋友处,后来投资纱厂,成为晋华纺织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之一。该他走运,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纱厂股票大涨,股票红利使张彪一下成了富翁。于是便在鞍山道购买二十余亩地皮,亲自设计,建造以三层洋楼“平远楼”为中心的豪华宅院。

张彪既是晚清的旧臣,又是中华民国的“建威”将军,他的性格具有多重性,他既有浓厚的“保皇”思想,对朝廷和皇上感恩戴德;又有革新、改良倾向,同情革命。他的这种多重性格使张园成就了一段传奇。当年孙中山夫妇在此小住时,汪精卫、孙科、张作霖、黎元洪等许多风流人物相继到张园拜访孙中山,使张园成为当时的热点。有趣的是不久后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被赶出紫禁城的清代皇帝溥仪全家连同宫女、太监、遗老遗少来到天津,张彪让其住进了张园,张彪为了侍奉这旧主子,特意为其定制了欧式家具,装潢成西洋式的住宅,令刚出津的溥仪赞叹不已。有趣的是溥仪在张园选择的住房和卧室摆床的位置,居然跟上次孙中山的居室和床位不差分毫。一个民国国父,一个丧家皇帝,两个水火不同的历史人物,在这张园竟然鬼使神差地选择了同一栖身之处。至于是不是巧合,那些历史研究者也无法解释,就算是张园戏剧性的传奇吧。

溥仪住进张园后,便将这里作为偏安一隅的“行宫”,在张园门外挂出“清宫驻津办事处”的匾额,广结遗老、遗少、社会各派势力,以图复辟。直到张彪去世后,在张园无法安身,无奈之下才离开住了四年多的张园,搬去静园。

抗战爆发,天津沦陷,驻津日军看中了张园,从张彪的后人手里买下这宅子,拆了以前的平远楼,盖起了一幢二层楼房,也就是现在的张园,从此张园马了日本高级军官、特务的住所,为了加强防范,还在张园门口修建了两个圆形的炮楼。日本投降后,张园曾一度成为国民党驻天津警备司令部。

天津解放时,中共天津市委迁入张园,后来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也迁入张园,张园成了中共天津市委和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合并办公地址。如今的张园经过重新修缮,开辟成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中共天津市委旧址纪念馆。里面有好多物品都是以前遗留下来的,各种灯、玻璃、花瓶等都是之前的老样子,并且增设了许多玻璃展示柜,专门展示一些比较精湛小巧、易损坏的物品。聊了这些文物,还在院内复原了假山,庭院。园中还种有许多不同的花花草草,十分漂亮。

2019年张园被天津市委、市政府公布为天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还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