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底是确有其人,还是虚构人物,聊聊女英雄花木兰

 泊木沐 2022-04-02

南北朝时期有一首叙事诗叫《木兰辞》,描写了一位女英雄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这位女英雄叫花木兰。自从有了这首诗之后,后人就开始研究,花木兰到底是确有其人还是虚构人物。关于这个问题,历来有两种说法,谁也无法说服对方。

第一种说法,古人认为历史上确实出现过花木兰这个人物,并且考证出她是安徽亳州人。在亳州城东有一座花木兰墓,在当地流传着一个和《木兰辞》结局不同的故事。传说中,花木兰替父从军立下战功,战争胜利之后,花木兰回乡省亲恢复了女儿身份。随同花木兰返乡的将士大惊失色,并把这个消息上报给朝廷。皇帝知道了这件奇闻,就想把花木兰纳入后宫。花木兰以死抗拒,自杀身亡。皇帝无奈之下追封花木兰为孝烈将军,家乡父老为她建立祠堂。

唐代大诗人杜牧写过一首《题木兰庙》,“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杜牧把花木兰和王昭君进行比较,暗含了她以悲剧的方式离开人间。

为了增加花木兰确有其人的可信度,古人继续考证她到底哪朝哪代的女将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花木兰是汉朝人,主要论据是汉朝时期,匈奴人常常进犯汉朝疆土,双方频繁开战。元代人在河北顺平县立了一块石碑,认为这里就是花木兰戍边的前线。这块名为“汉孝烈将军碑”的历史文物,至今依然矗立在顺平县。

就这样,从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木兰辞》开始,历经隋唐、宋元,花木兰的家乡,花木兰开战的地方,花木兰的结局,都被考证出来。有了这么多证据,是否就能证明花木兰确有其人呢?依然不能,反对派的观点是,如果古人是通过以讹传讹的方式留下这些所谓的证据,那么这些证据也不可信。

这就该聊到第二种说法了,历史上没有花木兰这个女英雄,她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持此观点的人,只用一句话就证明了他们的结论,“史书中无确切记载”。在古代文史不分家,很多有学问的人同时也是史学家。古人记载历史的习惯可以上溯到殷商时期,通过出土的甲骨文判断,当时就已经有了史官。尤其到了汉朝,随着司马迁《史记》的成功,吸引到更多文学家记录历史、研究历史。如果真有花木兰,为什么那么多的正史中“查无此人”。

关于历史上是否真有花木兰这个人物,还会一直研究下去。花木兰这个人物的意义,不在于她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而在于她身上有一种奋斗精神,有一种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让后人记住了这位女英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