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闲少欲,调神之道

 铁毛l 2022-04-02
图片





《素问·上古天真论》曾言“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指出人们在思想上若能保持淡泊质朴,少有忧思杂念,真气就能顺从而调和,精气和神气就会存留在体内,体内得以保持充沛的正气,机体抗病能力强盛,疾病就无从发生,即可达到健康长寿的养生目的。





“恬惔虚无,精神内守”属精神情志养生、调神的原则,对于预防疾病、保障健康、延年益寿有着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关于精神情志养生、调神的具体方法,《素问·上古天真论》也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们要控制嗜欲,不要追求过高的志向和过度的欲望,做到“少欲”“低欲”,内心就不会有过多的恐惧和焦虑。形体劳作但又不过度疲倦,可达到调神而使精神矍铄的养生目的。在养心安神前提下,寡欲以养精,寡思以养神,劳逸结合以养形,故而真气、肾气乃至人体所有的“气”都会条畅,所以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实现愿望和追求。由于控制了嗜欲,没有“多欲”“高欲”,因此无论吃什么样的食物都觉得甘美,穿什么样的衣服都感到合体,生活在什么样的风俗习惯之中都觉得快乐,社会地位无论高低,都不互相倾慕,这些人就称得上淳朴、敦厚。由于践行了养生之道,因而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不论原本愚笨的、聪明的,还是原本贤能的、没有德行的,通过养生调神,他们都能对外界的任何事物无所恐惧,不会因此扰动心神,影响健康和生命,这就符合了养生之道。以上这段论述可概括为少私寡欲、平和心态、乐观积极3方面,下面来具体讲讲。

少私寡欲

思想家、养生家老子提出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观点,意即人要质朴,不要私心太重,欲望太多。私欲少的人往往淡泊名利,处世豁达,性格开朗,这样即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恬惔虚无,与世无争,自然就会精神内守,阴阳平和,气血旺盛,邪无所容,百病不生。《太上老君养生诀》指出:“夫善养生者,先除六害,然后可延驻于百年。何者是也?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捐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去妒忌。六者不除,修养之道徒设耳。”要做到少私寡欲需注意以下3点。

淡于名利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指出:“名利败身,圣人所以去之。”名利本身并非坏事,如能做到得之不惊喜,失之不怨恼,悠悠然淡泊于心,即达到了恬惔虚无、安心静志的境界。若过分追求名利,多思则神耗,多念则志散,神志耗散则会损害健康。所以,应当不为非分之欲所扰而患得患失,不为名利枷锁所困而苟且钻营,试着看得淡些,想得开些,胸怀坦荡,旷达自然,便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纷争和烦恼,始终是心舒意爽,乐观开朗,使自己生活在快乐之中。所谓“淡于名利,知足常乐”“寡欲精神爽,思多气血衰”就是这个道理。

消除嫉妒

嫉妒心理是身心健康的大敌。因为嫉妒会产生一种无名之火,使得心情抑郁,情志烦躁,长此以往还可导致胃腹胀满、食欲不振、腹痛腹泻、胸胁胀满等不适症状,甚至肿块肿瘤等气郁、气滞血瘀诸病。消除嫉妒的正确方法,一是要性格开朗,视野开阔,变嫉妒为虚心,改进自身;二是正确认识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有自信心,切忌盲目攀比,徒生悲哀。

禁贪色欲

龚廷贤《寿世保元》记载:“精乃肾之主,纵欲相思则伤精。真阴根本受亏,肾水一亏,则火必胜,胜则克肺金,金水既病,则五脏六腑皆为贼。”《备急千金要方》更是明言:“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临床上常见的虚劳病,男子阳痿、遗精、早泄,妇女月经不调、带下清稀等病证,既有肾精匮乏的表现,亦有身疲乏力、四肢懈惰、精神不振、记忆力差等气虚神衰的症状,究其发病原因,多有因恣情纵欲、房劳过度所致者。因此,为了预防上述病证,维护健康,必须节制情欲,使肾火潜藏,心神宁静,气血调和。

平和心态

心态平和是精神情志养生的结果,亦是一种道德情操的涵养,是调神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深层次的人生追求。心态平和既体现为做人、行事的一种外在表象,又体现为立身、养性的一种内在修养。平和心态的人能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已发生的不良情绪、情志都能积极应对,设法调节。他们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依靠精神情志调节来保持内心的平静及协调,保持清醒的头脑、平和的心态,使积极、乐观的情绪充满在自己的整个生活中。要达到平和心态需注意以下3点。

坦然宣泄

人人都有不如意,关键是遇到不如意要坦然面对,及时调节,找到宣泄的途径,不能一直放在心上,折磨自己。譬如通过与知心的、可信赖的亲人或朋友,毫无顾忌地谈出自己的心事,把自己的烦恼、苦水一股脑儿倒出来,加上倾听者的理解、关怀、疏导,自然就会把不如意、不痛快抛到九霄云外,感到轻松自在。

投身工作

遇到烦恼、不痛快的事,如果没办法及时得到排解,要转换思路,先把自己投身到喜欢的工作中去,让自己忙起来。因为人们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考虑多件事,用喜欢的事情先去占领自己的头脑,把不快乐的情绪挤出去。等到心态平和了,心情愉快了,再想办法,等时机,解决烦恼。这样做既不会过多影响身体健康,同时也会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自我激励

遇到困难、挫折时,不要灰心丧气,可以在认识或不认识的人群中,寻找一位自己最崇拜、最羡慕的人作为榜样,激励自己。要学会发扬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信心,早日振作起来,增强克服目前困难挫折的勇气。即便有些问题当下无法解决,也要宽慰自己,不能沉沦,不能懈怠。甩掉包袱,继续努力,永远前进。

乐观积极

在少私寡欲、心态平和的基础上,保持知足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豁达开朗的性格是健康长寿的法宝。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和解决问题,一切都会变得随心所欲。乐观不仅可以调剂精神,摒除不利于人体的精神情志因素,使人热爱生活,还能激励人们积极向上,使人精神振奋。此即《素问·举痛论》所谓“喜则气和志达”之意,可见乐观可以畅通、和调气血,调理精神情志,有益于身心健康。要培养乐观积极心态需注意以下3点。

不生愤懑

朱丹溪《丹溪心法》明言:“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皆生。”情志对气血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有情志和畅,心境与气血才能宁静。但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情志舒畅、心境宁和的状态是难以实现的。所以,要乐观积极,胸怀坦荡。凡事不顺,要先自我反省,而不是怨天尤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不生愤懑,避免生“闲气”“怨气”和“闷气”等。

仁厚豁达

《论语·雍也》指出:“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仁静者善于思考,明辨是非,前程乐观,所以宁静而不忧。《礼记·大学》记载:“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仁静者能掌握事物的原理,亦能明白是非曲直,荣辱得失,因而没有奢求与贪欲。为了实现乐观积极的心态,应该在处理家庭问题和工作琐事上豁达大度,夫妻之间、同事之间要注重感情,不虑得失,强调别人的优点,忽视别人的缺点,忘记过去、今天,重视未来。

修德行善

《礼记·中庸》提出:“故大德……必得其寿。”是说道德崇高者,怀有仁爱之心,由于胸怀宽广,因此容易长寿。道德感是人的一种社会性高级情感,自我道德感的满足可缓解人们的情感矛盾,减少情绪冲突。所以平时应多做些助人为乐的好事,无论善事大小,都可以从中体验到满足感和快乐感,对脏腑、气血产生良性影响,从而有益于人的健康长寿。以善待人,以德报怨,精神乐观,积德行善,方能健康长寿。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邓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