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农历三月三,春江水暖、春和景明、惠风和畅,春天的美好从不迟到。三月如歌,万物齐吟:玉兰似堆雪、不染纤尘,樱花如粉蝶、翩翩起舞,桃李如淑女、欲语还休,小麦如翠浪、随风起涟漪......到处都是生机勃勃。每到三月三,大自然必还大地一片生机盎然,所有对春天的期许和等待,在这一天,花为你而开,风为你而来。 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在这些月和日相重叠的日子,人们一般都直呼其月日,而且这些特殊的日子也基本上都是重要的节日。那么在三月三,有哪些特别的事情需要做呢?简而言之:别忘记“做4事,吃5食”~ 一、做4事1:庆上巳节
2:祭拜黄帝
3:纪念王母娘娘
而王母娘娘的蟠桃园,在《西游记》中这样说道:“有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可见,吃了蟠桃,可以延长寿命并增强法力。
4:放风筝
二、吃5食1:荠菜煮鸡蛋
传说在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在外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位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头晕症,痛苦难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的园内采来一把荠菜,嘱咐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病即痊愈。此事传开,人们都纷纷用荠菜煮鸡蛋吃。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荠菜煮鸡蛋,就形成了风俗。以后逐渐传开并盛行起来了。
2:桃罐头 既然三月三是王母娘娘在瑶池开蟠桃会的日子,天上的神仙都聚在瑶池品尝蟠桃;在人间,此时并不是鲜桃的成熟季节,所以人们会讲究吃“桃罐头”,也是取蟠桃的延年益寿的美好寓意。 3:鸡屎藤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海南等地一种传统习俗,鸡屎藤是一种草本植物,当叶子被揉碎时能闻到一股类似鸡屎的味道,所以叫鸡屎藤。人们将鸡屎藤的叶子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或者将鸡屎藤叶子洗净,与糯米一同磨碎,拌入煮溶的糖水,搓成粉团,压成饼状,在饼面印有“福、禄、寿”等吉祥字。鸡屎藤虽然是一种植物,但是它也是一种中药材,有助于消热解毒。 传说在以前,北海、合浦地区发生一种疾病,很多人都受到感染,找不到治疗办法。在三月三这天,有一个人突发奇想,用鸡屎藤捣碎后做成了一种食物,大家吃后发觉病已经不知不觉痊愈了,后来便在每年的三月三都用鸡屎藤做食物吃,还要把它挂在门檐避邪。 4:乌饭
在唐代,广西畲(shē)族英雄雷万兴率领畲家军抗击官兵,被围困在大山里,当时粮食已经断绝,他们就以乌稔果充饥,并最终取得了突围的胜利。后来,雷万兴回到军营后,吃尽鱼肉酒菜都觉得乏味,还是念念不忘乌捻果。时值三月初三,他又想吃乌稔果,就吩咐兵卒出营采撷。可是,当时乌稔尚未开花,兵卒们只好采些乌稔叶子回来,有人便将乌稔叶和糯米一起炊煮。没想到歪打正着,用乌稔叶煮出的糯米饭,乌黑透亮,味道极佳。畲家军吃后,食欲大振,大大提升了士气。于是,雷万兴下令大量制作乌饭。畲家军吃了乌饭后,上阵杀敌所向披靡,取得了一次次的胜利。
5:苕蒜粑 在安徽等一些地区,三月三要吃苕蒜粑,苕蒜就是大家熟知的野蒜,三月份的野蒜正是肥壮的时候,将采挖来的野蒜去掉根部和老叶,洗净剁碎后加入籼米粉(或者是粘米粉和少量的糯米粉),加点盐搅拌均匀后、加水和成一个面团,然后做成一个圆形生胚(粑),入锅用油煎,再添些水后盖上盖,稍焖几分钟即可。煎好的苕蒜粑一面焦黄酥脆,一面绵软清香,让人回味无穷。除了煎着吃,也可以蒸着吃,吃起来有浓浓的蒜香味。三月三吃苕蒜粑也寓意着免灾驱疫、攘除疾病。 传统节日中的习俗和美食,既是触动内心与记忆,也是触动味蕾的一种滋味。文化魅力和舌尖的体验,在节日的时点,都有着不同的仪式感和浓浓的情怀。又是一年三月三来到了,花为你而开,风为你而来,你的春天也一定会到来。人间烟火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值得等待、值得相逢、值得去做。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