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起细胞空泡化的原因可能有

 生物学渣 2022-04-02

1、细胞老化

‼ 经常做原代细胞提取培养的小伙伴们应该会发现细胞空泡化,这是因为原代培养时细胞处于终末分化状态,不会再分裂,如果培养时间过长细胞就会空泡化从而导致死亡。但传代细胞出现这种状况比较少见,如果出现,原因一般都是因为细胞传代次数过多,严重老化。

正确做法:

原代细胞使用较低代次进行实验,传代细胞避免传代次数过高。

2、培养液错误配制

‼ 培养液配制错误、过期储存、储存不当、血清质量不合格等原因,引起培养液的渗透压与PH值发生改变。

正确做法:

更换新鲜培养液调整到合适的PH值,再进行培养。

注意培养液的正确配制与存储方法。

使用质量好和渠道正规的胎牛血清,因为这样的血清营养丰富且外源刺激因子少,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这类问题。

3、细胞消化时操作不当

‼ 胰酶消化时间过长导致细胞状态受损,以及吹打时力气过大产生的大量气泡长期存在于培养液中也会导致细胞的空泡化。

正确做法:

选用合适的胰酶浓度和适当的消化时间进行消化。

在操作时避免吹打太过用力出现太多气泡,如果出现了大量气泡,可将气泡去除后再培养。

4、及时更换培养基

‼ 细胞在培养时会进行代谢,如果不及时换液细胞会因为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细胞代谢产物的积累从而使细胞缺乏营养,导致饥饿诱导形成自噬,从而产生空泡化,这种空泡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只有在电镜下才能观察到。

正确做法:

及时换液,通常2-3天需换液。

5、污染

‼ 化学物质:培养细胞时引入了一些各种自然或人工化合物等化学物质,如弱碱胺类物质导致的溶酶体的空泡化;MIPP, 一种查尔酮相关的分子,可以诱导大量的胞质空泡,导致细胞出现相关巨泡式死亡的特征。

‼  细菌、病毒:细菌和病毒的产物或者细菌病毒感染细胞后导致细胞状态变差也会引起细胞空泡化,而其机制也各不相同。

正确做法:

在细胞培养时提高无菌操作意识,操作规范,使用无菌试剂、耗材。

可定时通过PCR或市面上专用的检测试剂盒来鉴定是否发生了污染,一旦发现立即做出处理,避免污染其他细胞。

空泡化及其可逆性

胞质空泡化可以是可逆的,也可以是不可逆的。可逆的胞质空泡化通常只是在暴露于诱导剂后能观察到,这种胞质空泡化可以引起细胞状态的改变或者细胞周期停滞。而不可逆的胞质空泡化会导致细胞死亡,许多自然或者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以及被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后均会出现不可逆的胞质空泡化,因此出现这种情况,细胞便不可再用于后续的实验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