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李士懋学习温病大家赵绍琴的临床心得,干货满满!

 顺势而为frfi8r 2022-04-02

中医书友会第301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在卫汗之可也”的“汗之”究竟何意,为何“桑菊饮”能除高热神昏,如何具体把握“到气才可清气”“透热转气”“凉血散血”之法,“火郁发之”如何恰到好处?本文是国医大师李老和田老学习温病大家赵绍琴老师的心得,干货满满,答案文中揭晓。(编辑/姜春颜)

Image

学习赵绍琴老师阐发温病理论的心得体会

作者/李士懋 田淑霄

赵绍琴教授是笔者大学时的老师毕业20余年来又有幸多次聆听教诲拜读其著述窃谓有所启悟余不敏所学虽一鳞半爪亦足令人受益

赵老出身中医世家先父文魁任清太医院院使赵老自幼秉承家学习诵经典后随清太医瞿文楼韩一斋及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学医精研医理锲而不舍坚持临证毕生不辍行医50余年经验宏丰医道精邃对温病造诣尤深多有创见

赵老治温病着眼于气机的升降出入重视展布气机透邪外达临床常获奇效

下面试从卫气营血各个阶段的治则中对赵老的温病学术思想加以探讨

、在卫汗之可也

1卫分证与汗之的理解争议

关于“汗之”,一般皆理解为用汗法治疗卫分证独赵老认为汗之绝非用发汗之清它不是方法而是目的温邪最易伤阴而发汗法又每易劫伤阴液造成邪热内陷所以温病大家都谆谆告诫温病忌汗

吴鞠通曰:“温病忌汗汗之不唯不解反生他患温病条辨·汗论中又强调说:“温热病断不可发汗叶天士于幼科要略·风温篇中亦说:“夫风温春温忌汗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卷五·风温某案中又指责那些用汗法治疗温病者说:“温病忌汗何遽忘也?”以汗法来解释在卫汗之可也显然与温病治则相抵牾

治疗原则的错误反映了对温病邪气侵袭的途径病机病位本质等一系列基本理论理解的错误

发汗法是针对邪袭肌表的一种治疗方法风寒袭于肌表则腠理闭郁卫阳被遏而发热肌表失于温煦而恶寒表气不通而头身痛治当解表发汗祛其在表之邪

假如温病的卫分证也用发汗法来治疗那么温邪袭入的途径就必然是由肌表而入产生寒热头痛等症状的机理也必然是邪闭腠理卫阳郁遏

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温病学就持这种看法,“邪犯于肌表卫气被郁故见发热恶风寒这种观点是与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温病基本理论相矛盾的与伤寒的治法也就无大异可言

关于卫分证是否可用汗法的问题有人争辩曰,“温病忌汗是忌辛温发汗而不忌辛凉发汗固然辛温发汗当禁然辛凉发汗毕竟未超出汗法的范畴强责其汗也必然劫阴促热内陷亦在所禁之例

关于卫分证的病机有人争辩曰,“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肺与表是一致的并不矛盾这种争辩在逻辑上叫做命题或概念的偷换

邪气犯肺还是犯表是指病位邪犯于肺因肺与皮毛相合而出现的发热恶风寒等症状从辨证方法上可归属于表证的范畴前一个指病位后一个指证候的归纳方法两个概念是不同的不能相混

再者温邪由口鼻而入还是由肌表而入是两个不同的途径温邪犯肺而寒热与邪犯肌表而寒热是两种不同的病机决不得等同若皆施之以汗法显然是错误的

2卫分证本质是郁热病位在肺不在表

赵老指出卫分证的实质是郁热这就明确揭示出了卫分证的本质

因肺主一身之气卫气的宣发津液的输布皆靠肺气的转输正如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

当温邪自口鼻而入侵犯于肺后则肺气郁卫气不得宣发津液不得输布卫阳郁遏而发热不能达于肌表而恶寒

这种寒热虽与表证相似但产生的病机不同故实非表证正如杨栗山所说:“在温病邪热内攻凡见表证皆里热郁结浮越于外也虽有表证实无表证吴鞠通亦说:“肺病先恶风寒者肺主气又主皮毛肺病则郁不得捍卫皮毛也

由此可见卫分证的实质是一种郁热其病位在肺而不在肌表

3银翘散不为辛凉发汗

既然是一种郁热就应该遵循火郁发之的原则进行治疗使肺中郁热得以透发

金寿山论医集:“全部温热论精神一方面透邪外达另一方面是扶正存津这是很有见地的高度概括因为温病的本质是郁热所以全篇始终贯穿透邪外达的精神

银翘散是治疗卫分证的一个代表方子该方组成就充分体现了开达肺郁的原则方中的薄荷荆芥豆豉辛以开郁透邪外达桔梗甘草牛蒡子宣肺利咽银花连翘竹叶性凉质轻清透热邪全方的主要作用在于清透肺热开达肺郁而不在于发汗所以把辛凉之剂称为辛凉发汗是不够妥帖的而应称之为辛凉宣透辛凉清宣之剂

汗法是祛除在表之邪的一种方法而风温之卫分证是邪在肺而不在表妄用汗法乃诛伐无过恰为吴鞠通所说,“病自口鼻而入徒发其表亦无益也

4汗之误解之弊

上述有关问题的探讨不是纯理论之争而是直接关系着临床实践的原则问题

临床治疗温病初起的卫分证通常易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种倾向是以汗法治疗往往造成津伤热陷变证丛生的恶果

在温病学尚未形成的唐宋以前医者袭用伤寒论的方药相沿成风经历近两千年的探索实践才逐渐认识了温病的本质创立了辛凉宣透的方法但是以汗法解释在卫汗之可也在临床上将导致人们重蹈过去沿袭伤寒方药治温病的覆辙其错误是显而易见的

另一种倾向就是过于寒凉

其产生的根源有二一是认为温病既然是感受温热之邪而产生的热病那么就应热者寒之”,因而大量使用寒凉药物清热另一根源是套用西医理论滥用黄芩黄连双花连翘鱼腥草之类抑菌抗病毒以截断传变扭转病势过于寒凉遏伏气机使郁热不能透达反逼邪内陷

瞿文楼曰,“鲧湮洪水医之禁忌”,“温虽热疾切不可简单专事寒凉治温虽有卫气营血之别阶段不同方法各异但必须引邪外出若不治邪专事寒凉气机闭涩如何透热又如何转气轻则必重重则无法医矣

章虚谷亦告诫曰:“始初解表用辛不宜太凉恐遏其邪反从内走也金寿山说:“上海已故名医夏应堂先生连翘常用而银花则以清热解毒为主大多用于热象显著兼有喉痛赤肿等症否则尚嫌太凉一味银花尚且如此谨慎漫用芩紫雪安宫者宁不畏乎

5桑菊饮辛凉宣透”可解“高热神昏”

假如从理论的高度认清了卫分证的本质是热郁于肺那么治疗时就会注意宣解肺郁透邪外达而不致重蹈劫津寒遏之偏弊

近代名医蒲辅周对温病造诣颇深中医治疗重症肺炎44例临床报告谈他的治疗经验时说:“以桑菊饮加味共治疗9例表现高热嗜睡7例高烧40以上2例高烧在39左右1例合并昏迷抽风此证邪仍在表在卫风热不宣9例无1例死亡均于连服两剂后烧退而症状好转以至痊愈这个经验很值得我们重视桑菊饮似平淡无奇但因其轻灵透达能宣解肺部不仅可治疗温病初起之轻症即使高热喘促昏迷抽搐只要卫分证仍在用辛凉宣透之法皆可取得突兀之疗效

赵绍琴老师曾说:“韩一斋赢别人就赢在豆豉上如何他医棘手而韩一斋能应手而效高人一筹豆豉如何又有偌大的功效呢笔者揣度其理在于宣透耳豆豉味辛能宣上焦郁热透邪外达概他医滥施寒凉冰伏气机而韩老先生反其道转用宣透故应手而效如何医者可不慎欤可见宣透之重要性切莫等闲视之

6汗之可也目的指征火候

既然温病忌汗那么在卫汗之可也又当如何理解呢赵老说汗之是目的而不是方法就是对卫分证经过辛凉宣透的恰当治疗之后汗已经出来就可以了就已经达到治疗的目的不必继续辛凉宣透了显然汗之可也指的是治疗目的也可以说是使用辛凉宣透剂的指征火候所以说汗之可也是指治疗的指征火候还可以从原文的语气上得到证实

原文云:“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

到气才可清气”,意即只有邪热传入气分时才可使用清气法显然说的是使用清气法的指征火候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意即邪已深入营分耗伤营阴仍然可以使用透达营热的方法使营分之热转出气分而解同样是指使用透热转气法的指征火候

直须凉血散血”,意即邪已入血可径直使用凉血散血的方法依然讲的是使用凉血散血的指征火候

四句语气相贯一气呵成因此由语气的联属来看汗之可也并非汗法而是目的指征火候

假如见到正汗之后就认为已经达到了治疗的目的而停服辛凉宣透之剂症状是否能消除疾病是否能痊愈据笔者临证体验只要出现正汗症状随之即渐消除脉亦可逐渐和缓下来

以小儿高热为例当出现正汗后身热虽可降低但不会立即热除大约一日许热势可逐渐平复脉可随之逐渐由躁疾转为缓和敛静往往脉静在先热除在后至于脉静热退之后继予一些益气生津之品以善后则又当别论

另外从桂枝汤的服法上亦可对汗之并行汗法的见解提供一个佐证桂枝汤服法曰:“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可见继续服用和停止服用桂枝汤的指征都是以汗出为重要依据与汗之可也理出一辙

7汗之可也之汗是指正汗

所谓汗之可也之汗是指正汗其标准有四微微汗出通身皆见持续不断随汗出而热减脉缓四者相关不可分割此即正汗

正汗的出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阳气的蒸化二是阴精的敷布正如素问·阴阳别论所说阳加于阴谓之汗吴鞠通亦说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阳施阴布方可作汗

卫分证之无汗是由于肺气郁阳气郁遏津液不敷所致当施用辛凉宣透之剂后肺郁得开阳布津敷自然溱溱汗出这就是温病忌汗又最喜汗解的道理

当卫分证已有自汗时是否仍须辛凉宣透

答曰仍须宣透因这种自汗属于邪汗因热蓄迫津外泄所致肺之郁并未解除故仍须辛凉宣透

邪汗的特征恰与正汗相对往往为大汗而非微汗阵阵汗出而非持续微汗头部或头胸部有汗而非遍体皆汗汗出热不衰脉不静

故见邪汗时只要卫分证仍在就要辛凉宣透直到邪汗退正汗出即标志肺郁已解卫分证已罢

8测汗以知病情转归

测汗是温病中据汗以测病情转归的重要方法首载于吴医汇讲·温热论治篇其曰救阴不在补血而在养津与测汗据以测病之汗就是指正汗当卫分证经过恰当治疗而见到正汗后医者就可以据此汗而判断肺郁已解三焦通畅卫宣津布病已向愈

测汗与汗之可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指使用辛凉宣透之剂的火候正汗出来就可以了不必再继续透解了另一个方面是指见到正汗就可以据以推断病情已向愈

从测汗法亦可佐证汗之可也是目的而不是方法

据笔者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的体验来看测汗一法有着很大的临床意义有些患儿虽高热喘促肺部大片实变甚至合并心衰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当经过适当治疗只要遍身持续溱溱汗出病情很快就可以好转了

测汗一法不仅适合于卫分证对气分营分血分各个阶段都普遍适用当热结胃肠而灼热无汗肢厥脉沉时用承气汤逐其热结往往可见遍身溱溱汗出脉起厥回这是由于阳明热结一除气机通畅阳气得以宣发津液得以敷布使然据此汗就可以推断已里解表和矣

当热陷营血而灼热无汗时清营凉血之后亦可见正汗出据此汗可推断气机已畅营血郁热已透转

当阴液被耗而身热无汗时养阴生津之后亦可见正汗出这正是阴液来复的表现

金寿山云大多数温病须由汗出而解……在气分时清气分之热亦能汗解里气通大便得下亦常能汗出而解甚至在营分血分时投以清营凉血之药亦能通身大汗而解

假如说辛凉宣透之剂还因辛能散而涉发汗之嫌那么大承气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加减复脉汤等则绝无发汗的作用但服用之后仍可见汗出这正是邪退正复气机通畅的结果汗之可也之理相同

正如章虚谷所说测汗者测之以审津液之存亡气机通塞也若删去不仅湮没了叶天士的这一重要学术思想也使叶天士的这段原文反而晦涩费解

、到气才可清气

1到气才可清气的含义

到气才可清气是指使用清气法的指征火候

邪在卫尚未到气分时不可用清气法误用则寒凉遏伏气机热传营血已过气分时亦不可用清气法误用只能伤正无助驱邪外出即使邪在卫气之间者赵老认为一定以卫为主必须疏卫同时清气决不能以清气分之热为主卫气疏则热可外达

疏卫为主正是保证郁热外达之路通畅若以清气分之热为主往往易凉伏气机意欲清热反事与愿违热郁更甚

清气法,是指用寒凉之品清解气分热邪的一种方法常以辛寒苦寒甘寒之类这些寒凉药物中一部分以气为主其性轻灵如连翘竹叶双花等一部分以味为主其性沉降如黄芩黄连知母之类沉降者泻火力雄轻灵者透散力胜

气分证的范围甚广包括脏腑有肺胸膈三焦等虽证型繁多治法各异但共同特征为但热不寒烦渴饮冷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一派阳热有余之象

气分证虽正邪抗争剧烈然其本质仍属郁热赵老说清气法之用寒凉应注意寒而不涩滞以利于郁热外达这就明确指出气分证的本质仍属郁热

既然属郁热就要遵循火郁发之的原则于清气分之热的同时贯穿透邪外达的原则否则过于寒凉沉降易使气机闭塞热不得透其热更炽或逼热内陷致生痉厥之变

2气分证透达之法

因气分证型颇多所以具体运用透达的方法时又各有不同下面择其要者列举之

热郁胸膈者因热郁而胸热气机不畅而胸痞郁热扰于神明而现心烦懊上扰清空则头痛皆为热郁不得发越之象主以栀子豉汤宣泄郁热

伤寒用以治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在于宣泄胸膈郁热栀子清泄郁热豆豉宣郁透邪一宣一泄辛开苦降为热郁上焦之主方叶天士曾用栀子皮代栀子更宜宣泄

胸膈乃心肺所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邪在上焦可出现卫营三个阶段的病变卫分之邪不解可进而入气气分之邪不解可进而入营闭塞神明神昏谵语

栀子豉汤之心中懊憹虚烦不得眠已露热陷心营之端倪当此之时务在开泄胸膈之气滞使郁热外透庶不致转而内陷逼乱神明

余临证常以升降散合栀子豉汤更利于宣泄胸膈郁热

夹痰热者加瓜蒌夹湿者加杏仁藿梗夹瘀者加丹参降香勿论热病杂病凡见胸膈窒闷烦躁不安胸拒按者皆可用之效果颇佳

热灼胸膈者郁热已甚扰于胸膈而身热烦躁胸膈灼热热邪下移大肠闭结肠腑而便结主以凉膈散

方中薄荷连翘竹叶宣透郁热黄逐其热结祛其壅塞气机宣畅胸膈郁热自可透达而解

热邪壅肺者肺气为热邪壅遏而不得宣降气逆而为喘咳气机窒塞而胸痛主以麻杏石甘汤清宣肺气止咳平喘

麻黄辛温发汗配以石膏则专于宣肺石膏清肺胃之热配以麻黄则专于清肺一清一宣寒而不遏更增杏仁以降气所以麻杏石甘汤仍贯穿了透邪外达的原则

气分无形热盛者虽表里俱热实质仍是郁热只是郁闭程度较轻而已汗出壮热脉洪大等是里之郁热已有外达之机在清解里热的基础上当因势利导透热外达主以白虎汤

白虎汤为辛凉重剂辛能散可透热外达故吴鞠通曰白虎本为达热出表可见温病的白虎汤证针对的依然是一种郁热若偏执以寒治热而不知火郁当透纯用苦寒沉降之品直折其热反逆其性使郁热遏伏而不得外达

热结肠腑的承气汤证由于热与糟粕相结阻闭气机阳气不得宣发故可见四肢厥冷脉亦转沉郁热愈重阳气愈加闭郁甚至可见面色青紫通体皆厥脉亦厥

此时用大承气汤逐其热结枳朴逐其气闭宣畅气机则阳气得布厥回脉复里解表和溱溱汗出乃愈

温病热郁少阳者亦属气分郁热

伤寒少阳证为邪将由阳入阴主以小柴胡汤柴胡辛以升发少阳疏解少阳之郁黄芩清胆经之热用参枣扶正气助其祛邪之力故服小柴胡汤蒸蒸而振战汗而解

温病之少阳证是里之郁热淫于少阳小柴胡非其所宜

温热逢源主张用豉合柴胡黄芩温病纵横主张用吴鞠通黄连黄芩汤栀清其郁热佐以柴胡郁金豆豉意在宣展气机透邪外达

总之从气分证的各个证型来看本质皆为郁热清热固属正治但必须贯穿透邪外达的原则吴锡璜曰治温病虽宜凉解……宣透法仍不可少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1、营分证实质

营分证的实质仍属郁热热邪深陷营分其郁闭程度较气分证更甚

气分之热不解而内陷营分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个是营阴虚亏邪热易陷另一个是邪气壅遏气机闭塞逼热内陷导致气机闭塞的邪气包括痰湿食积瘀血热结

因而透热转气之法务在祛其壅塞展布气机使营热透转气分而解赵老说只要排除气营之间的障碍如痰热湿浊瘀血食滞腑气不通等所致之气机不畅就可以达到营热顺利地转出气分而解的目的

2、营热透转之法,依邪气不同而异

具体的透转方法当依其壅塞之邪气不同而异

从风热陷入者用犀角竹叶之属从湿热陷入者犀角花露之品参入凉血清热方中竹叶清风热而宣郁花露芳香开郁清热化浊犀角味虽咸寒然其气清香清灵透发寒而不遏毒盛不能透发者用之尤宜

吴医汇讲·论犀角升麻犀角乃清透之品用之于透营热无何不可

斑出热不解者为气血两燔热邪灼伤胃阴用石膏知母等撤除气热开通道路,舌绛而中兼黄白者为热已传营而气分之邪未尽泄卫透营疏瀹外达之路,中夹秽浊之气者急加芳香以逐之舌纯绛鲜泽者为邪入心包之轻症用菖蒲郁金豁痰开窍连翘清心散结,若平素心虚有痰者须用牛黄丸至宝丹之类以开其闭瘀热相搏者用琥珀丹参桃仁丹皮等活血散瘀通络

凡此诸法皆具透热转气之功赵老的这一见解扩展了透热转气的范围对指导临床大有裨益

3、营分证分类治则

营分证包括热陷心包热耗营阴两种类型

①热陷心包

热陷心包者叶天士提出有延之数日或平素心虚有痰者

延之数日者是热邪留而不去耗伤营阴正虚邪陷里络郁闭而神昏此种神昏有一个数日的演变过程虽不似邪气太盛而逆传心包之迅猛但营阴耗伤程度却较重而且往往因灼热成痰热邪夹痰阻闭心窍如雷少逸所说凡邪入心包者非特一火且有痰随火升蒙其清窍

若平素心虚有痰者因其平素即心营不足且夹痰浊感受温邪之后邪热极易乘虚夹痰内陷阻闭心窍形成逆传心包往往卫分证未罢而神已昏愦

两种神昏虽有不同但治疗原则基本一致皆以清心开窍化痰为务

柳宝诒曰凡遇此等重症第一先为热邪寻出路据叶天士所说轻者可予犀角鲜生地连翘郁金石菖蒲等重者须用牛黄丸至宝丹之类以开其闭正是为邪寻出路之意

热陷心包与瘀血搏结而神昏者当于清心开窍方中加入活血祛瘀之品如琥珀丹参桃仁丹皮等祛其瘀血通其壅塞使气机宣畅邪方可透亦即为邪寻出路之谓

湿热熏蒸痰热蒙蔽心包者当祛痰化浊辟秽开窍用郁金菖蒲至宝丹等芳香透达

热陷心包兼阳明腑实者上为痰热胶结闭窍下为浊热熏蒸上下交相为患予牛黄承气汤通腑开窍气机宣畅热始能透转外达

清营涤痰通腑活瘀化浊等方法虽然各异然目的皆一悉着眼于疏通气机透热转气

②热耗营阴

热耗营阴者由于热郁营分营阴耗伤较重表现为舌绛而干身热暮剧心神不安夜甚无寐脉细数等清营热以挫其热势养营阴以扶正祛邪但同时要注重展布气机透邪外达透转之法亦依滞塞气机之邪而异

赵老提出营热透转气分的指征依据下列各项判断

1.神志转清。2.舌质由绛变红。3.舌绛无苔到出现舌苔。4.脉位由底部转到中部脉象由细数变为滑软或洪缓

据此说明营热已透转气分邪去阴复可遍体微汗出而愈赵老提出的这些指征确为毕生经验之谈对临床很有指导价值

直须凉血散血

热入血分虽较营分证更加深入一层热郁更甚然举血可以赅营营血之病机证治多有雷同可以互参故从略

血分证的基本病变除营分证之表现外更增耗血动血两个方面以耗血为主者呈现一派肝肾真阴耗伤表现以动血为主者呈现一派血热迫血妄行之症状

凉血散血之法适用于血分实热证

血热固当凉血但血分证的出血不仅是热邪迫血妄行还因瘀血阻滞血不循经瘀热相合造成出血

瘀血的形成是由于热邪煎灼阴血血浓稠而滞涩致瘀阻血脉闭塞气机气机不畅则热邪郁遏不得外达所以凉血的同时要佐以散血

散血不仅可活血化瘀防凉血药物之凝滞尚可散血中伏火瘀血散气机畅血分之热方能外达试观犀角地黄汤中之丹皮赤芍皆能散血中伏火透热外达。

据笔者临床之管见热入血分而迫血妄行者鲜有热邪纯在血分而不涉气营者往往呈气营血同病热邪燔灼三焦故素以清瘟败毒饮为主方其效尚著

五、结论

综上所述可得出如下结论

(1)温病的本质是郁热无论卫气营血皆然

(2)温病清热养阴固属正治然只要有邪存在就必须贯彻火郁发之的原则透邪外达避免过于寒凉遏伏气机

(3)在卫汗之可也绝非汗法它是目的而不是方法这一观点的提出可以卫分证的病机原文的语气桂枝汤服法及测汗的意义等作为佐证

(4)透热转气具有广泛含义凡能祛其壅塞展布气机使营热透转气分而解之诸法皆属透热转气之范畴

赵老精于温病见解透辟深邃受赵老启迪略有所悟然或有曲解亦未可知陈之以求正同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