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丨一日一诗

 诗书海海 2022-04-02

上期回顾: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商 山 早 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释     疑    


①商山:又名楚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

②征铎:驿站中催人出发的铃铎

③槲:一种落叶乔木,树高叶大。

④枳:一种长绿灌木,开白花,枝多刺。

⑤明驿墙:耀眼地开在驿站的墙壁外。

⑥杜陵:地在长安,此指长安。

⑦凫:野鸭。

⑧回塘:有曲岸的池塘。


    译     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海 海 赏 析  


这首诗描写了旅途情思和思乡情怀。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旅途的清苦、凄寒,它不但细致地描写出寒秋早行的景物特征,还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独,极富表现力,被梅尧臣喻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受到后人的高度推崇。

槲叶落山前,枳花明驿墙”则以一些特有的物象点染出山路、驿站,造成更为深刻的印象,暗示了背井离乡的意绪。

全诗紧扣“早行”二字,以多种自然形象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动静和谐的优美而凄凉的乡野图景,结构巧妙,语言精致,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和思乡之情。



作 者 简 介

     温庭筠(812?—870?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