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者的三个段位和四种表现

 高艺哲 2022-04-02

一个越来越远的目标,带来的是越来越强的虚幻感和麻木感。不管不顾只会压指标的管理者,不配领工资!因为谁都会来这一套。

如果一个员工,他的目标是一个越来越远的过程,今天欠 30 万的业绩,下个月变成 60 万了,下个月变成 90 万了,再下个月变成 120 万了……

他会有信心吗?这显然违反了基本的人性,人都是在正反馈中才能建立信心自我完善。不能说越来越失望,到最后员工只能躺平,丧失信心。

图片

图片

管理者的三个段位

失:烧香拜佛

一个叫「」,失在古文中代表迷路了,意思是他在门外,根本就没入行。当人们搞不懂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就会迷信,古人不懂气象学,所以只能靠祭祀祈祷渴望感动上苍开恩惠民。做管理也是一样,当你不懂管理的时候,你也只能烧香拜佛,除了这个,别的也无从下手。

术:刻舟求剑

第二个叫「」,江湖术士,他只掌握这门技术,仅仅是个临摹者,他可能在这个一些相对标准化的公司工作过,看见过好的体系,但他并没有建设过好的体系。很多东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容易刻舟求剑,按部就班。场景一变化,他所掌握的那一套呆板的东西就失去价值了。

道:借假修真

那得「」者什么样呢?得道者才是真正的管理者。他一定是把下属培养成自己的人。如果一个管理者,不管他到什么岗位上,通过一段时间,他能够把他的七八个下属有一两个能培养得像他的样子,以至于慢慢的下属能干他自己所干的事情,他一定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管理者。

管理者的四种表现

「借假修真」的得「道」者:把下属培养成自己

他通过一系列的手法,在业务场景中去锻炼下属。业务都是假的,不管你今天签了个几亿的客户,还是明天几亿的单飞掉了,还是后天被竞对挤兑掉了多少业绩?这些东西都是假的;什么东西是真的?**人是真的。**你通过业务去锻炼出来的人的能力是真的。如果你把这个真的东西,留在了组织内,那它就是坚强组织能力,这样的组织能力,面对什么样的业务场景,它都是有办法的,都是有解的。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拿人去夯业务,即便你把这个业务夯下来了,当业务场景一变,又不行了。

最高明的管理者是培养你的下属,真心实意地去爱你的下属,让你的下属成长成你的样子,拥有你的能力、见识和专业知识。

「刻舟求剑」的突破者:强复盘、快调整的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是业务管理的骨骼和精髓,没有过程管理的业务就像一个没有骨头的行尸走肉。一个业务没有过程,但是结果好,那你自己都不知道这东西是怎么回事?那就是运气好而已,看天下雨,看天吃饭,只是一个惊喜而已。那没有结果的过程,也是空洞的、虚幻的。你说你过程中忙得不可开交,拜访这个,调研那个,搞培训、设计方案……说的天花乱坠,到最后结果是个零,那就想个屁,放就放了,啥也没留下。所以过程管理非常重要。

如果一个不强调过程管理的组织,它的结果无非就有两种可能,要不就是没结果,要不就是有结果也不知道是怎么来?如果有结果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它也没法复制来规模化这种结果。那只能说是突如其来的老天赏脸撞大运。他的商业模式也不可复制,不会有任何商业价值。

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过程管理。明白这个道理的管理者,他就会是这种「强复盘、快调整」的方式。他通过持续的例会、周会,总结客户,观察员工,给员工赋能,把状态不好的员工调整过来。然后去研究客户动向,抽丝剥茧业务进度的堵点,一点一点地去研究方法,带着团队讨论策略。就是去「解构」这个业务,逐步把大的、不可知的谜团解开,研究里面都是些什么东西,然后一点一点地去解决里面的问题,带着团队边做实验边总结经验边推进业务。就像一个非常精细的外科医生,他得不断地掰开了、揉碎了把团队中遇到的问题、业务中遇到的问题一点一点解开。

解开以后,哪些地方可以疏通,哪些东西可以去梳理,哪些地方需要赋能,哪些地方不可疏通也无解?需要向上反映,是调整业务模式还是去调整资源的配置?

我们要用这样的方式去不断地优化业务过程,跟人的进化一样,你摔一个跟头你就得知道。下次走的时候要小心一点,再摔一跟头。你又掌握了一些经验,所以业务本身它是一个不断通过做实验来获得这个经验的过程。从概率学上讲,它就是一种遍历性,当你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趟了一遍的时候,总有一条路是走得通的。如果你都不去做实验,一根筋、一条路硬冲的头破血流,那是匹夫之勇,一定不是好的过程管理者。过程管理是不断地大胆地提出问题,小心地做实验,调整自己适应市场和客户,最后找到一条适合自己产品和业务的路

「刻舟求剑」的沉溺着:“发乎其上,取乎其中”的压实型目标管理

这类管理者我想大家都懂,就是拿小辫儿抽呗。我们现在的大部分的管理模式应该都是这种,这跟我们的国情有关,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世界工厂,大家都是搞流水线的对吧,流水线上做的是相对标准化和确定性强的工作。时间就是效率的变量,你让员工干得更多,那效率就更高。

如果你把业务场景做一个变化,如果时间不是业务的变量,而创新是业务的变量,思考是业务的变量的时候,这种“发乎其上,得乎其中”的压实型管理,你压得再实也没用,因为智力是不能压榨的

如果说我就只会这一套,我就只会拿着小鞭抽,那你抽来抽去,你也抽不到迸发业务的那个驱动轮上去。所以,”发乎其上,得乎其中“的这种压实型目标管理,它只适合部分业务场景。

「烧香拜佛」者:蠢猪式的无能管理

最差的就是我刚才讲的烧香拜佛式的管理。什么叫烧香拜佛式管理?就是月初业绩领完以后回来跟团队说,你们去干吧!你一定要加油干!使劲干!然后自己就开始拜佛念咒了,好这个月一定顺风顺水,一定要完成。也不抓过程,也不开会总结,偶尔想起来了,问问员工干的怎么样,继续说一些假大空的话,例如你们要更努力才行啊,要用心啊……

这些话其实都是正确的废话,员工需要的是具体怎么努力,策略和路径,具体怎么用心?心该用在哪里?你作为管理者说这些废话对员工来说毫无意义。也许他们也知道毫无意义,但是还得说,因为不说就真的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到月底一看,目标达成了!挺好。达不成,冲下属一顿发泄,向上级一番拍胸脯……如此往复。

所以这种烧香拜佛式的管理也是无能型的管理,一个清醒组织一定要淘汰这样的管理者。反之,如果一个组织中大部分都是这一类管理者,那就会形成反噬效应,劣币驱逐良币,庸才混账得道,有本事的干事情的人被边缘化甚至被迫离开,那么,这个组织也就离最终的溃烂不远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