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写的从前

 读原著 2022-04-02

   看三毛写给她家里的书信,里面讲的一些生活琐事,平淡而真实,由此,我也想起了自己那些手写的从前。

   我很庆幸,我还能赶在手机普及之前好好体会了几年用笔写信的日子。小学和中学写的那些信,很多原件至今都被我保存在家里的书柜中。大学后期起,写东西依然被我热爱着,只是这时纸和笔基本上被敲键盘替代下了。

    最早的那个年代,村里电话都没有通,那时周末做完作业,晚上妈妈就会抽一个时间,带着我和哥哥一起,三个人围坐在堂屋的那张大桌子旁,一道给在外务工的爸爸写信。打我能记事起,我就觉得哥哥做事大多都是又快又爽利的,他给爸爸的信从来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的,不像我,一开始,几乎全是妈妈说一句,我写一句。现在回过头来想想,那时妈妈也真厉害,她一边写她自己的,还得一边教我写,哥哥写完了,有时候她还得帮着复查。妈妈很尊重我们的每一个想法,她从来没有规定或要求我们说信里一定要写什么,一定不能写什么。正是长期熏染在这其乐融融,平等又宽松的家庭氛围下,我很快也学会了自己去独立写信,隐约记得第一次在没有任何人的提示下,我写好的那封,妈妈看了,居然对我赞不绝口,她还说我有的地方写得比哥哥都好。自那会儿起,我下笔起文就犹如有神助,写信对于我来说,也不再是任务,而成了享受。

    这样的时光一眨眼就是十来年,大学初期跟家里的沟通多换成了电话,但也还是给几个老同学,老老师写了几封信,几乎都是石沉大海,他们忙,我也理解。再后来,写过最长的信的大概就是给一两个知己了,尽管我们离得很近,但我们都很愿意用这种古老的方式谈心,说天,论地。

   工作后,回家期间偶尔兴致来了,就会去翻箱倒柜,找出花季雨季时手写的昔年旧迹。那些记忆的碎片,那轻灵的梦境,那懵懂的情,每每一呈出,一阵沁人心脾的岁月芬芳顿时就把我带到了另一个世界,让我忘了时间,也忘了当下的自己。
  

    ......

 
   三毛在她有一封寄回家的书信中跟她父母分享她的生活时,引用了《读者文摘》里她读过的一句话“每一晚上床前,一定要觉得——今天可真活了个够——这样你一生绝对不会有遗憾”,她还在散文种常引用泰戈尔的诗“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飞过”,她自己也讲“很多人一生只活一次,而我活了很多次不同的人生”......在她的文章里,我从来就觉得她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从没长大过的小女孩,她所描述一个生命自主自由,我行我素,只享受忘我的过程,不在乎痕迹和结果的景象,原本就是孩子天生既有的玩儿法,而她,比别人幸福的理由是,她长大了,还没失去孩提时的率性;她长大了,还能用一支“吾手写吾口,吾口应吾心”的笔畅情描画她从容人生故事里的自然和洒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