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本质是一门修身课

 读原著 2022-04-02

    人文学科的学习跟数理学科比起来,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好比同样一个思考题,数理类的可以抵着一个模板反复训练就行,而文科就截然不同,这篇文章你读懂了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其他同类的文章你也能立马读懂。说得再根本一些,数理学科趋向于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用,而人文学科更注重的是一个长远的化心,归真过程,化人之私心,归回天性里既有的那个澄明自然,纯德纯诚,齐通万物之真境的过程。

   接触语文时,你只有把那种目的性的东西滤除干净,才能真正感受得到语文的美,才能真正在语文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放飞自己,完善自己。假如把语文的学习当数学一样来抓,说仅凭短期的训练就能带来一个明显的技能提升,这显然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好比那种广告里鼓吹的保健品,吃了它真的能抵御百病吗?如果只信这个,平时不注意保养身心,不过有规律的健康生活,那都是饮鸩止渴的行为,到最后无不都是得不偿失。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木工,专做车轮,或是专做车厢的人能够把制作的规矩准则传授给别人,但高超的技巧,开新的创造力是无法传授的,那需要弟子在千万次的独立实践,独立琢磨,独立练习,独立领悟后最终才能自修而得的。

   中国老古话里面有个极简又极在理的说法,——即“孰能生巧”,师傅的作用顶多是领进门,修行的还是在个人。拿读诗来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即使是达到真正“会吟”这个境地,也要三百首的量,而且还是首首都要能熟读才行。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没有量变,何来质变?要知道诗圣杜甫的“下笔如有神”,也是先有“读书破万卷”做基础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