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彷徨

 读原著 2022-04-02
  人越是在风雨之中淌过的多,涅槃之后重生的越清明,就越懂得尊重自己本心,呵护自己本性的重要性,就越不会在意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有两首诗为正,一首诗是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其一 》——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另一首是刘桢的《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然而,真正的牛人还不止停留在呵护自己的本性不受外界影响这一层上,他还要让自己顺应本性春意盎然的灿烂生长,即使是那些明知其不可为的事,只要他笃信并认定了,他还是会随从本心为之,一方面是他做事从不以“可为不可为”,“结果如何”为向导,而只是问自己内心该不该为,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另一方面,则是生命的不甘滞著,生命的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想日益完善,不断自胜的自强不息感使然,正如,“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传习录》中就讲到孔子这一点——

  昔者孔子之在当时,有议其为谄者,有讥其为佞者,有毁其未贤,诋其为不知礼,而侮之以为东家丘者,有嫉而诅之者,有恶而欲杀之者。然而夫子汲汲遑遑,若求亡子于道路,而不暇于暖席者,宁以蕲人之知我、信我而已哉?盖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疾痛迫切,虽欲已之而自有所不容已。呜呼!此非诚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孰能以知夫子之心乎?

  用现在的话说,即是——

  以前孔子在当时,有些人评说他是谄媚的人,有批评他是花言巧语的人,有诋毁他不贤能,诋毁他不懂礼节,而侮辱他是东邻孔丘的人,有嫉妒而诅咒他的人,有厌恶而想杀他的人。然而孔子精诚向前,惶惶不安,急迫得如同在路上寻找失踪的儿子的人,连温暖的坐席都没有时间坐。难道我要因此祈求别人了解、相信自己吗?大概是那天地万物视为一体的仁爱之心,痛苦紧迫难忍,虽然想停止而自有不允许自己停止的原因。唉!这如果不是真的把天地万物视为一体的人,谁能凭此理解夫子的心情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