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后春笋

 读原著 2022-04-02
  一清的三个孩子个个德才兼备,各自在各自所在的领域创造力惊人,建树颇大。
  
   一清孩子的小初高老师们得知这一消息后,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们眼里,一清的这三个孩子曾经在学校里算不上特别优秀,成绩也一直也都是在中上等徘徊,很少有拔尖的时候。

  他们于是组团去一清家里,向一清请教教子之道。

  一清父亲准备了很多节竹筒,当着老师们的面把竹筒一一在桌子上摆开,先是指着左边的几个竹筒跟老师们说:“假如这是我孩子的短板,短处。”然后指着右边的竹筒说:“假如这是我孩子的长处,优势。”老师们看了一头雾水,不知道他到底要表达什么,只见他娓娓道来:“我孩子的成长,可能面临常见的两种选择。一是,成长成一个完美的,长处,短处并进的人,可按照这种思路训练孩子的人,孩子到最后多苦不堪言,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被培养成精致的平庸者,看似面面俱到,其实样样不精。”说到这里,他把左右两边的每个竹筒同时加高了三两层,给人感觉是没什么稀奇的。

  接着他又道:“除此以外,还有一种培养方式,在他最好的年纪,让他充分顺性生长,不对他求全责备。有了这个良好的成长氛围,他自然能知轻重的集中精力把他的长处,优势无限扩充,扩大。”说到这里,一清将左边的竹筒垒得极高,右边的却加得缓慢,甚至长时间都没怎么动。这时候,老师们的眼光就完全投向左边垒得高的竹筒,没有人会在意右边低的那些竹筒了。

  最后,一清总结道:“一个人优点被发挥到极致,足够光芒四射时,短板自动就可以忽略不计了,甚至于无需人为,它也即自动消失。'长扬短去’,不就这回事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懂得辨证施治,因材施教,顺势顺时助孩子明性畅达生长的师者,才配得上真正的师者称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