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底什么是“实事求是”?

 读原著 2022-04-02
   孩子念完小学,还一直对教学楼上的那鎏金铸成的“实事求是”几个大字一知半解,每次学校搞活动把这个口号喊得响亮,他却却总觉得其入不了自己的心。

  跟父亲坦白这个疑惑后,父亲不禁一声长叹:“这都是不读经典的过,你们只知道'事实求是’最早是被班固用来赞扬河间献王刘德钻研古代学问事时认真,敢于从确切的事实根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的治学精神,却不知'实事求是’早在孔子身上就得到了最大的体现。孟子评价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这不就是'实事求是’吗?一言以蔽之,就是具体的事具体的对待,依仁义行,随物任化,该怎样就怎样。
 
  陈云曾先后三次向毛泽东讲述自己过去工作犯错误是由于经验少,毛泽东则告诉他不是经验少的原因,而是思想方法不对头。陈云在认真研读毛泽东的大量文电后,得出一个结论:'实事求是’始终贯穿于其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的做法比比皆是。

  毛泽东处理具体的问题时,没有先预存个什么,没有倾向左,也没有倾向右,而是根据具体的问题,该左就左,该右即右。

  如何修'实事求是’的本事?陈云总结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方法。并指出:'重要的是要把实际看完全,把情况弄清楚,其次是决定政策,解决问题。难者在弄清情况,不在决定政策。’'应该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来决定政策。’'行动上所以犯错误,原因在于对客观实际缺少全面的正确的认识。’'要少犯错误,就要避免片面认识。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是:交换、比较、反复。’

  小平同志拨乱反正,重举实事求是之旗,遂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新路。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其背后体现的做事方法原则也正是'实事求是’。

  再进一步说,'实事求是’的思想源头是跟中华文明的源头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周易·系辞下》中就有: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用现在的话说,即是:

   神农氏死后,黄帝尧舜相继继位,他们不但传承神农氏的治国道理,而且针对国内具体的大环境实事求是地加以变化,使百姓安居乐业。穷极则变化,变化则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道行不通时选择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通达,通达则可以长久。这样就能得到上天的庇佑,无往不利。以无事取天下,垂衣裳而天下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