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桃老人

 读原著 2022-04-02

   老人来后村种桃子之前,这里的种桃农户们都是一半靠人力,一半看天吃饭,天好时,丰收了尽情享乐一番,天不好时,一番怨天尤人后得过且过。

    老人来这里之前,已经自学了土地种植相关方面的诸多书籍,到老人承包下一方桃地后,他更是躬身实践,将自己所学与实际种植情况进行对比,有的书上说的在理,他就保留,有些书上说的对不上号 ,他就因地制宜,自创改良之法。某一颗,或某一时桃树生长特别出众时,他详细记录相关数据,想法发扬光大。当桃树没有理想中的长势时,他又多方位研究,不紧自己开始了更广泛深入的自学,也会去向各路专家,甚至农夫请教。他学,不是学知识,而是成德的一部分。

   老人耄耋之年来创业种桃,当地人本以为他是退休了没事玩儿一票而已,没想到他还认真起来了。正当人们要嘲笑老人时,次年老人的桃树结果率直接比当地人高出两倍。

    接下来的年程,老人果园收成一年比一年多,规模也一年比一年大,人们才想起要向老人学习。

   然而,当他们把老人的种桃技术几乎全部照搬过去后,他们桃园的收成,以及桃子的质量,依然赶不上老人。人们就纳罕:“这个人到底强在哪里?”

    这答案还是从老人手下一个老司机那里窥探到的:“老人曾常跟我提起《庄子·则阳》中长梧封人种地的故事:'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飱。’(从前,我种庄稼,在耕地时做得粗率了,耕地不深,于是在收获时也就拿粗率来回报我;在锄苗时做得轻率了,鉏治不熟,于是在收获时也拿轻率来回报我。第二年,我改变和调整耕耘方法,把地耕得很深,仔细整治翻耕和播种后的土地,那庄稼就茂盛地成长,我全年便衣食无忧了),一开始,我仅仅以为是方式方法改进了,事自然就好了,随着跟老人一起时间的加长,我才发现,全然不是这样,老人赢在德性修养上,他能'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这是其他光注重术的人无法轻易学来的。

  老人在桃园中的那种聚精全神,是一种几近天人合一的生命状态,他对待桃树,犹如对待另一个自己一样,他眼里从不觉得桃树是桃树,人是人,人是凌驾于桃树之上的。他是人桃合一的。他以桃养桃,尊重桃树本身的生长规律的同时,也会精诚钻研,开陈出新,帮桃树在有限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生命力来。他种桃,灌水施肥极顺应天时地利,又能因具体的树灵活权变,该果断时极果断,该柔和时又极柔和,该舍则舍,该给才给,该止即止,树与树间距多少最合适,单枝上的叶子和其上面的果的配比多少最健康,哪里的枝当剪掉,哪里的枝不当剪,当剪的剪多少,不当剪又该留多少……诸多常人不在意的细微处,他都能洞幽察微,深谙于心,无一不全诚将其做到止于至善。说来也巧,桃树就像能感应到他的心灵一样,每次在他的恰到好处的修护后,都能尽性条畅,致中和的生长。

    更重要的是,老人极纯粹的同时,又活得极轻盈,他种桃从不因为钱,—老人的收入几乎全都用在了慈善事业上,并且他自己也乐在其中。”

    “这样的一个人,是没有年龄这一说的!这样的一个人,做什么都能成!”人们对老人的评价最后都交集了这一句极简的话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