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人的相貌气质是如何生出来的呢?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类比到人身上来讲,就是有什么样的道上修养,便会生出什么样一个人,什么样的相貌,声色。 佛家讲得就更直白了, 直接说“相由心生”。禅宗六祖惠能于黄梅得法后,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佛家还有一种说法,“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也就是讲,人的命是由自己修为运转出来的,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人的生命状态都是由自己的“心修”所造。 儒家讲到如何提升人的精神气质,道德修养时,也道:“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有什么样的志,便有什么样的形体容貌,生命风度。孟子又说:“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孟子说:“形体容貌是天生的,把其中蕴含的精神气质充分展现出来,只有澄明得自己本有的那一颗圣人一般的心才能做到,依天性本有的仁义而行,无愧于其形体容貌。这是因为'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