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读原著 2022-04-02

   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袒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谢太傅(谢安)隐居东山时,和孙兴公(孙绰)等人乘船出海游玩。突然风起浪涌,孙绰、王羲之等人神色惊慌,提议叫回去。太傅这时兴致正旺,吟啸不语。船夫觉得太傅散淡高兴,就继续向前划去。不久,风越发大了,浪也猛起来,众人都大声叫嚷,坐立不安。太傅徐徐说道:“这样,我们还是回去吧。”大家立即响应,掉头返回。于此可以知道谢安的器量,足以镇服朝廷内外。

  人的相貌气质是如何生出来的呢?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类比到人身上来讲,就是有什么样的道上修养,便会生出什么样一个人,什么样的相貌,声色。

  佛家讲得就更直白了, 直接说“相由心生”。禅宗六祖惠能于黄梅得法后,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佛家还有一种说法,“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也就是讲,人的命是由自己修为运转出来的,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人的生命状态都是由自己的“心修”所造。

    儒家讲到如何提升人的精神气质,道德修养时,也道:“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有什么样的志,便有什么样的形体容貌,生命风度。孟子又说:“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孟子说:“形体容貌是天生的,把其中蕴含的精神气质充分展现出来,只有澄明得自己本有的那一颗圣人一般的心才能做到,依天性本有的仁义而行,无愧于其形体容貌。这是因为'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