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读原著 2022-04-02
  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事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您看中的这个人,已经被人指出八次过失了。”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治理得很好。   
    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子路说:“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选自《说苑·尊贤》)
      《礼记·中庸》中讲:“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孟子说,“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还说,“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 遍爱人,急亲贤也”。清代唐甄 在《潜书·抑尊》里说:“尊贤之朝,虽有佞人,化为直臣。”尊贤,重礼义教化,政治措施得当,这三者是一个国家治理好的必备要素,但其核心仍然是尊贤,因为只有贤者在位,才能保证礼义德治得到全面的推广,才能保证政治清明。

   《说苑·尊贤》中更是多角度举例明证道——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易曰:“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又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夫明王之施德而下下也,将怀远而致近也。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之船乘也。释父兄与子孙,非疏之也;任庖人钓屠与仇雠仆虏,非阿之也;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犹大匠之为宫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矣,比功效而知人数矣。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岂特船乘哉!夫成王霸固有人,亡国破家亦固有人;桀用于莘,纣用恶来,宋用唐鞅,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非其人而欲有功,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虽舜禹犹亦困,而又况乎俗主哉!

   孟子说:“不信任仁人贤士,国家实力就会空虚;没有礼义,国家的上下关系就会混乱;没有贤明的治国措施,国家财用就会不足。”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