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文王也。”先生曰:“你真有圣人之志,良知上更无不尽。良知上留得些子别念挂带,便非必为圣人之志矣。” 洪初闻时,心若未服,听说到,不觉悚汗。(选自《传习录》) 曾子曰:“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王阳明先生讲:“立志而圣, 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一个人的志向代表的正是他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志向,价值观,这个人的生命就会呈现出一种与这种志向,价值观相匹配的气质来,命运也会由此延伸开来。 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说:“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故遇之而不怨,居之而不疑也。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其位可排,而名不可夺。譬如水也,通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升之于云则雨施,沈之于地则土润。体清以洗物,不乱于浊;受浊以济物,不伤于清。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监不远,覆车继轨。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本是一个自然现象,明知道做一个君子不容易,做一个小人很简单,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宁愿做君子而不做小人呢?其志使然也。 立志成圣笃定的人,知道自己的归止,内心明亮而强大,不会轻易被外界影响,无论穷达,都能坚守自己所选择的路,毫不动摇,一往无前,自得其中,正如《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貉稽说:“我貉稽被别人说得很坏。”孟子说:“没关系的,这个无伤于你。士人憎恨那些七嘴八舌的人。《诗经》上说:'忧心忡忡,小人对我又恨又恼。’孔子就是这样的人。又说:“不能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也不丧失自己的名声。’说的就是文王。”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文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