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长垣蓝月光散文:河水洋洋

 闲挑灯花 2022-04-02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读《诗三百》,最喜欢的就是这句。夭矫的黄河,就这样八个字就概括无遗;诗经有这样的功夫,几个字就能描绘出一个大境界。像泰山岩岩、节彼南山,这种气魄,当下罕矣。
喜欢这句诗,还有一点,就是“北流”。我们家乡的黄河,也是北流的,而且是万里黄河唯一的北流河段。
每次到老家,我都要到河边走走。站在大河的坝头上,看着舒舒卷卷,像一匹狂放的巨龙,蜿蜒北行。阔大的黄稠样的河面上,翻卷着一个个漩涡儿,还会泛起一股股白色的泡儿。
我们都是大河的儿女。大河,维系着我的情感。作为土生土长的黄河滩儿女,我是喝着这里的河水长大的。我相伴着它成长。
小时候,家里面的路是弯弯曲曲的,周边的屋舍也都是低矮的土坯房,乡邻们吃的都是黄金塔、黑窝窝。暮色时分,在冒着白烟的厨房,掀开笼屉,一笼屉的窝窝,闪着光。窝窝呈圆锥形,里面中空。为什么要做成这样子,似乎好熟。吃起来,粗砺得磨嗓子,难以下咽。
乡村里面人家,少有电视,就连广播也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家买了一台电视机,每天晚上,村人涌过来,屋里坐不下,就把电视机搬到外面,放小桌子上,前面,围满了人,站着坐着,大人小孩。父亲忙着招呼着,有长辈过来,搬椅子,还要让烟、递茶水。
可是电视信号不好,时常屏幕里雪花满天飘。这就得不住拨动院子里高高的信号杆。一人摇着,一人在电视机着喊:好了,停,停——再转一点,再转一点。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那时的人是那么淳朴善良。一家建房子,周边街道上都来帮忙。一家做好吃的,包了饺子、炸了油馍,街坊邻里都要送一些。每到吃饭的时候,大家都聚在我家的过道里,邻居军大娘的嗓门,呱呱得铜锣一样响,能传几里远。
除去过节和农忙,小村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因为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跑活。这里是防腐产业的发源地,乡人们追逐财富,跑工地、跑活。乡间流传着一个个暴富的神话,黄河滩上演着悲喜的故事。这些事情,或让人唏嘘,或鼓人奋进。但不管怎样,他们奔波的脚步从未停止。防腐改变了他们的命运,防腐改变了这片土地。以至几十年后,发起一个防腐产业。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河水仍在奔流,生活仍在继续,这片土地仍然喧闹着,开始了新的歌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