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受变老,能治愈你80%的焦虑

 昵称63703230 2022-04-02

好书快看,只为把最精华的部分讲给你听~


在讲变老这件事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一天,一位事业有成的商人来到一家裁缝店定制新衣。

店主张伯是当地非常有名的裁缝,每一个在他店里量尺寸做衣服的顾客,都对他的手艺赞不绝口。

一周后,商人到裁缝店拿衣服,可是,当他站在镜子前穿上新衣服,却发现右边的袖子比左边长出一截。

于是,他就跟张伯说:“这衣服的尺寸好像不对啊,右边袖子起码长了两寸。”

张伯一听,脸色立马就变了,他最听不得顾客质疑他的业务能力。

然后,他语气稍带轻蔑地说:“先生,衣服肯定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您的站姿。”

张伯边说边推了推商人的肩膀,直到两只袖口看起来一样长。

可是,虽然袖子是一样长了,但是脖子后面的衣服却皱成了一团,商人见此只好说:“张伯,我妻子最讨厌后背不平的衣服了,能不能麻烦您给改改?”

结果可想而知,张伯直接冷脸一甩,用斥责的语气说:“我说了,衣服没有半点问题,肯定是你的站姿不对。”

张伯一边说,一边硬把商人的头使劲儿往前按,直到衣服看起来完全合身,没有一点褶皱。最后,商人付了钱,狼狈地离开了裁缝店。

在等公交车的时候,只见商人耸着肩膀、伸着脖子站在那儿,路人见了,指着他的衣服说:“多合身的衣服啊!我敢肯定是张伯做的。”

文章图片2

商人感到很好奇,就问路人是怎么猜到的。路人说:“能为你这样残疾的身体做套合身的衣服,非张伯这位大裁缝莫属!”

你看,原本健健康康的商人,就这样莫名其妙被“折腾”成了残疾人。

你可能会问,那这和变老有什么关系呢?

对此,本书的作者拉姆·达斯解释道:

“老年人”这一身份就像张伯做的外套,禁锢了一个健康正常的人。

什么意思呢?

变老作为一个正常的人类生命阶段,没有得到人类的接受,相反,很多人都认为变老是一件错误的、不应该出现的事情,以至于抗拒、甚至排斥自己会变老这一事实。

就导致了老年人得不到社会的认可,陷入一种看似受人尊重,实则被边缘化的境地。

其实,这种心理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而是自古有之。

在中国,关于古人追求长生不老的故事有很多,据说,秦始皇在晚年曾派人带着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寻找天外蓬莱岛的不死神药;

而在国外,流传了四千多年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记录着半人半神的乌鲁克英雄吉尔伽美什,历尽千难万险寻找永生之草的故事。

由此可见,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长生不老似乎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而归根结底,这个目标传达出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类对死亡的恐惧。

文章图片3

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变老是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过程,有人甚至理解为,变老就等于死亡。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变老真的有这么可怕吗?面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我们难道什么都做不了吗?

当然不是。

在《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这本书中,作者拉姆·达斯说:

“带来痛苦的不是老去这一现象,而是对待这一现象的态度。”

如果我们能够正视变老这件事情,那么很多焦虑和痛苦都会消失。而且,变老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时间所积淀出的人生智慧,也是十分宝贵的财富


在以信息为重的社会里,老年人就像过了时的电脑,无人问津,但人们却忘了最重要的一点,智慧是人生中难得几样不会随岁月流逝而减少的东西。

如果老人被年轻一代、被整个社会拒之门外,那么,直接结果就是人类智慧的流失。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无法按照文字、代码等形式存在的。

比如德行心性的言传身教,再比如为人处世中的琐碎细节。

文章图片4

因此,为了保证人类智慧能够尽可能地传承下去,我们就得要接受人会变老的事实,并且认可老年人的价值。

不过,要想改变老去文化缺失的现状,老年人不要奢望年轻一代会自动拜服在自己门下,而要靠老年人自身主动去推动这场变革。

套用一句现代的话,那就是——尊老爱老,从老年人自己做起。

那么,问题来了,老年人应该如何在一个长期否认老年人能提供智慧的文化氛围中,挽回智者的身份呢?

对此,拉姆·达斯给出了三点中肯的建议。

第一,到了年纪就要服老,从容貌到体型,坦然接受自己变老的样子。

人一旦上了年纪,对日渐发福的体型感到不满,是许多人焦虑痛苦的根源。

如果节食和锻炼不奏效,有些人甚至不惜动刀,想尽一切办法来隐藏自己的年龄。

这个时候,你不妨反省一下自己对体型的态度,问问自己,难道体型发生了改变,你就不是自己了吗?

文章图片5

看着身体老去,人难免会伤心,感慨岁月是一把刀,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在不肯服老的那段日子里,拉姆·达斯对身体不管不顾,不是冲浪时被珊瑚礁划伤,就是在打高尔夫球时扭伤了肩膀。

可即便如此,他也从来没正视过自己变老的事实。

直到意外中风,他才不得不直接面对老去的身体,无奈地看着自己的秃头和大肚皮,还有那松垮垮的皮肤。

在修养期间,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在依恋过去、悲叹未来,这样的行为实质上是对自我的否定。

如果一个人连自我都否定了,那么,他还能够拿什么去过好当下的生活呢?

于是,拉姆·达斯告诉自己,人生走到这个阶段,他只能去看、去接受,怜惜自己的每一寸肌肤,只有做到这一点,他才能以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式去生活。

第二,当自身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时,就慢下来。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发现自己做事情越来越没有效率时,你的心里不免会产生一股强烈的挫败感。

很多老年人就是这样,他们接受不了自己执行力下降,于是就逼着自己去提高行动效率,把自己推向一个极端境地。

文章图片6

可是,人都得要认识到,年老体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我们应该在身体感到疲劳的时候,留意这一刻,接受这一刻,因为精力的变化往往就是在暗示我们,是时候应该慢下来了。

拉姆·达斯曾经遇到过一个老人,这位老人埋怨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每天早起穿衣、吃过早饭后就已经累得不想动弹了,可是,她还有好些事情要做。

对此,拉姆·达斯对她说:

“我觉得你唯一该做的就是躺下来,可不可以试着把躺下来休息这件事写进日常安排里呢?”

不久之后,这位老人打电话告诉拉姆·达斯,她非常喜欢这种“有效率地闲躺”。

第三,实事求是地对待衰老引起的身体问题。

俗话说,人活一辈子,身上总会有些病痛。

我们肯定不希望身体出现病痛,一旦环境逼着我们去面对它时,我们多少会心生恐惧。

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我们怕死,我们深知,病痛就是死神即将降临的征兆。

拉姆·达斯说,伤害我们的其实不是病痛,而是我们对痛苦的恐惧。

生理上的疼痛会让人采取种种不理性的行为,比如大发脾气,或者病急乱投医。

文章图片7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把自己和病痛放在了一个对立面,但换一个角度,病痛难道不是身体对我们的最后一次警告吗?

警告我们,必须得注意这一部分身体的健康状况了,否则后果只会越来越严重。

由此可见,病痛和我们是处于同一阵营的,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降低死亡带来的恐惧感。

因此,面对衰老引发的身体问题,该吃药吃药,该治疗治疗,接受了病痛,才能反过来更从容地应对衰老的考验。

你还可以通过冥想的方式,接受当下正在发生的一切,让我们习惯一次只做一件事的生活状态。

一心只关注眼前事,你会从这种思维方式中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当然,这么说并不指做事可以不用计划,不管时间节点,它是为了帮你定住心神,能够气定神闲地只专注于这一刻正在进行的事情。

这样一来,你内心的焦虑就会减少,也不会产生一种被时间追着走的感觉。

实现这一点后,你会发现自身意识有了一个明显的转变:

你能够跳脱出身体的局限,去观察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就像打开了“心灵的天窗”,让你更好地内观身心,而这个过程,就是寻找自我的过程。


“我窗前的玫瑰不会跟以前的玫瑰争风,比较谁更美。玫瑰就是玫瑰,它们与今天的上帝同在,不存在时间概念。玫瑰就是这么简单,开放的每一刻都那么完美。”

文章图片8

不管你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你就是你,你的自我从来不会因为岁月而改变。

当你明白了这一点,你的自我就能成为你力量的源泉,战胜一切恐惧,让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当下生活的一切,从而由内而外生发出一种平和的感觉。

说到底,每个人都会变老,抗拒这个事实只会平添烦恼。

相反,主动去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则能在你胡思乱想之前,帮你解开死亡恐惧的束缚,认清自己害怕的东西,然后走进内心,拥抱自我。

我们都要记住拉姆·达斯的一句话:虽然身体会老去,但生活的每一刻都是新的。

变老并不可怕,只有安于老去,才能真实地活出当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