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公众号向大家介绍了宝宝发育的重要阶段,让父母们了解到宝宝各阶段的发育特点。 本期向父母们介绍不同阶段的宝宝需要注意哪些保健要点,让宝宝们的身体更加强壮有力。 新生命的诞生禀受了父母的先天之精,父母双方的身体强健程度直接决定了宝宝体质的强弱。 胎儿期的保健从父母的结合开始,双方要在婚前进行身体检查,减少后代患有遗传疾病和体质较弱的可能性。 饮食保健: 胎儿期与母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母体的精神、营养、疾病等情况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作为孕期的母亲,要尽量饮食清淡,禁食油腻、辛辣、大寒、大热等食物,避免宝宝患胎毒、胎怯等疾病。 情志调摄: 七情是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正常范围内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但情志太过,母体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起居劳逸有节: 孕期女性在1-3月要保证休息,养气血以安胎,4-7月胎儿逐渐发育,可适当的运动,促进气血的运行,维系胎儿的生长发育。 同时,在孕期的前三个月和后三个月禁房事,以免伤肾,胎元不顾。 新生儿期脏腑娇嫩,气血虚弱,身体尚未发育完善,难以适应外界的环境,父母要格外注意养育。 脐部护理: 新生儿从切断脐带开始,就意味着脱离母体、独立存在。父母首要小心脐带的清洁护理,勿让尿液等污染物侵袭脐部,有效预防新生儿脐风。 避免虚邪贼风: 新生儿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应对外界刺激的能力较差。冬季,父母要为宝宝添衣保暖,防止风寒外邪侵袭;夏季,宝宝的衣服要以舒适、柔软、宽松为主,避免受热化火。 本阶段宝宝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对外界的适应力逐渐增强,但是脾胃功能依旧较为虚弱。 户外活动: 此阶段,父母可以带着宝宝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加机体和外界接触的机会,强健体魄,提升抵抗外邪的能力。 培养能力: 婴儿期的宝宝视、听、嗅的能力提升,家长可根据家庭环境对宝宝做出有针对性的训练,有效的培养宝宝的观察力、活动力等。 固护脾胃: 脾胃护理是本时期的重要任务,婴儿期宝宝的饮食要以母乳为主,母乳中的优质蛋白正是宝宝最需要的营养物质。 为了强健宝宝的脾胃功能,要给予宝宝辅食,可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粗到细”辅食的原则。 饮食喂养: 本时期的宝宝乳牙长出,但是整体的咀嚼功能较弱,喂养的食物要以细、软、易吸收为主、鱼肉奶蛋等食物荤素搭配,让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预防疾病: 幼儿期的宝宝所接触的范围明显扩大,父母首要带宝宝做好疫苗接种,预防相关疾病。 增强体质: 学龄前期正值宝宝增强体质的关键阶段,父母要利用好这一阶段,带领宝宝加强锻炼,调摄饮食,增强体质。 疾病预防: 宝宝的呼吸系统较短,质地娇嫩,容易受到损害。 对于患有哮喘、肺炎等疾病的宝宝抓紧时间治疗,以免为身体健康埋下隐患。 方式转变: 学龄期是儿童快速发展的阶段,身体和脑力发育增强,此时期重要的养育目标已经从单纯的喂养转变思维能力、学习主动性、三观正确性的培养。 父母不可过于急躁,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保护眼睛和牙齿: 学龄期的宝宝已经开始接触到了电子产品,爸爸妈妈要严格控制宝宝看电子产品的时间,以免孩子患上近视眼,影响一生视力。 家长们要督促学龄前的宝宝,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少吃甜食,时刻关注宝宝的牙齿健康。 身心双重护理: 青春期是生长发育迎来了第二阶段,是身心发育的重要转折点。 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第二发育期,男孩和女孩的身体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 同时,本时期易好发痛经、甲状腺等疾病,应按时检查。 青春期内分泌系统紊乱,易出现抑郁、焦虑、叛逆等不良情绪,作为家长往往束手无措,这时候爸爸妈妈要加强引导,帮助青春期的孩子认识和了解自己,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新手爸妈们,你们记住了吗? 下期预告: 从下期开始,本系列将为宝爸宝妈们介绍常见儿童疾病的家庭护理。 家长朋友们想知道哪些儿童疾病的家庭护理?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 关注寻医文化传播平台 学习更多中医育儿知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