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金嗓子E550已经有了一段时间,最近,网上公开了原机的原理图,于是对机器做了一番调整。 原来的帖子请看http://bbs./viewthread.php?tid=592630 这次调整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针对原理图,对板上的一些基本元件数值做了调整,另外对某些地方的电路结构做了修改。 2、换了一个新的机箱,使整机布局更加紧凑,这次特意做成了纯后级,以方便处理之前的噪声问题。 3、滤波电容根据需要换成了nichicon的品种,软启动,保护及表头驱动也采用了新的板子。 4、因为一次偶遇得到一个双针的单表头,所以整个机箱布局几乎是围绕这个表头而展开。 好了,先上一张整机图,下面在一一叙述: ![]() 首先,来看看原理图,再说说要修改的地方及修改方法: ![]() 第一,输入耦合电容C15(注:由于原理图的元件和板上的元件编号可能不一致,这里以原理图为准,下同。)改为负极性输入,以配合电路电位特性。 这个接法在仿铭140的时候出现并讨论过一次,最后的定论忘了是怎样了,大家有兴趣可以翻查一下论坛旧帖。 另外,C15采用无极的BP电容也是很好的选择,但电解有电解的韵味,呵呵。 第二,C14由原来的150p改成了1.5n,以降低高频截止上限;C21等由原来470p换成4.7n与R48的5.6k配合;C24、C6由原来的1500p换成5.6n;R12由170R换成270R;运放的退偶电容C12、C16有原47u换成100u。 以上只是一些数值的更改。 第三,原来板上的一些齐纳二极管都由1N4148代替了,现根据图纸换成了相应的型号。如图: ![]() 第四,接下来是几处结构的修改。首先是C5、C26由原来电源间对接改成推动电压对地接,修改方法是板子正面断开与末级电压连接,板子背面刮开阻焊层与地焊起来,如图: ![]() 其次是C4、C9、C20、C23四只63V/470u的电容改为推动级电压与末级电压之间连接,修改方法与上面一样,看图: ![]() 上面两点主要是这几个电容的修改 ![]() 再有就是板上的运放空着的那一组的+-输入脚短起来了,但没下地,这里把它在附近下地了。 最后,提醒大家一点,原理图上C29、C2(470p)对地的接法经实践证明是忽悠人的,按原板上接电源的接法,不用修改。 上一张被忽悠的图: ![]() 好,第一点的修改主要就是这些了。 下面上一些关于新机箱布局的图片,之前所用的机箱,因为太大了,感觉有些浪费且布局有些凌乱,这次特意选了一款小一点的,散热器尺寸为150X310mm,基板10mm,翼宽50mm,很常规的散热器了。由于散热器上下都做了沉台阶,所以内部空间只有143mm,与E550的板子高度一样,分毫没有多余,所以开孔定位非常关键,不允许一点偏差。 ![]() ![]() 机箱底板厚4mm,为了整机重心更加平衡,采用了三个机脚的布局,以求更好的效果。另外从原来的机箱拆了一对拉手装在新机箱上,效果非常满意。 ![]() 喇叭输出端子也找到一种比较养眼的 ![]() 机箱的表头是在地摊上10元买来的一个质量很好的双针表头,这种结构非常少见啊。内阻是正规的600欧,跟驱动板配合非常完美。 ![]() ![]() 滤波电容由于布局需要,放弃了原来的电源板,重新用了nichicon电容加手上收藏的两块小板。 ![]() ![]() 整机的布局就差不多这样了: ![]() ![]() ![]() ![]() ![]() 好,先写到这里。下面,写一些关于周边附件的原理 下面说说软启动板。 ![]() 其实虽然叫软启动板,但其实它并没有具备延时功能,其实这个电路只是利用了继电器吸合的这一点短暂时间,作为软启动时间,但这已经足够了。 以下我顺手画了一下24V电源部分的图,大家将就看看。 ![]() 这个板用了阻容降压整流法来得到+24V的直流电源,这种方法是根据负载电流来选定降压电容,在板上我们选用了0.47u的安规电容,但用不同继电器的时候,由于线圈电阻不同,所以电压会有差异。 我的板上用的是欧姆龙的24V继电器,线圈电阻约为1k,出来的电压有点偏大,达到了29点几V,用起来感觉很不安全,迟点可能要换一个0.33的电容试试了。 根据经验值,1uF的电容等效负载电流约为60mA. 其实,在桥堆后面加个24V的稳压二极管,效果会好很多。 顺便说一下板上的回路桥,主要是滤除交流电源中的直流成分,有一些名机如驾驶等上面会见到其身影。 ![]() 看看背面 ![]() 下面说说保护及表头驱动板。 先说喇叭保护部分,原理图不画了,就是uPC1237的基础应用,下面截个PDF的图,但数值都是按板上的数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 uPC1237第一脚是过载检测脚,一般应用到0.22的射极电阻上,没有用到就直接接地就行了。 需要注意的是,我用的这块板上,第一脚是经上拉100k电阻接到正电源的,这样的接法会导致保护回路无法工作的,我将100K电阻拆掉直接接地了。 第二脚是直流中点偏移检测脚,一般中点电压超过正负0.6V,保护就会启动。 第三脚是工作方式选择端,第三脚直接接地是自动复位工作,即故障消除后继电器会自动吸合;第三脚通过0.022u电容接地是手动复位工作,即故障消除后,还要断一下电继电器才能从新吸合。大家可以根据需要连接。 第四脚是交流断电检测脚,用于实现电源断电后马上释放继电器。 第五脚接地。 第六脚是继电器驱动脚,它的极限电流只有80mA,所以选用及电器一定要注意,特别是多个继电器并联的时候。 第七脚是电源接通延时脚,有RC组合确定静音时间。 第八脚是电源脚,极限电压8V。 关于这块芯片的应用,有两个电阻要注意的,一个是8脚的电阻,一个是4脚的电阻,其与电源电压的关系如下图: ![]() 另外注意,该电路的工作电源为直流25-60V,所以,板上的电压不能太低。最好用交流24V一组。 还要注意一点,板上的输出地与芯片电源地是不通的,所以实际中要确保两者连通,否则喇叭保护起不了作用的!!! ![]() 再说说表头驱动部分。这部分用的是TA7318P芯片,基本上也是PDF的基础应用。 同样,截取了PDF的电路,按板上标出数据: ![]() 同样的,电路上也有一些元件数值要根据实际功率及表头需要选取,不在一一赘述,请看图吧: #p#分页标题#e# ![]() ![]() ![]() 这部分就说到这里了 关于前级 前级用的是原E405合并机的线路,整块板很小巧,还自带了稳压电源,非常喜欢。 ![]() ![]() 这块板的电源很多人说做出来不能稳压,特意画了个原理图仿真了一下: ![]() 不能稳压的原因估计是上面的场效应管用的不对,如果找不到原来的K330型号,可以用K246代替,不能用K170,因为脚位不对。 前级还在制作中,放大原理图迟点再画一下。 ![]() 用了一个美产的T牛。 ![]() 前级前两天也完工了,照了些照片上来。 先上张完成后的: ![]() 再上一些内部: ![]() ![]() ![]() ![]() ![]() ![]() 最后来一张之前做的DAC,跟前级摆一起挺和谐的: ![]() ![]() 我的地线是这样走的,不知能不能看明白? ![]() 金嗓子E-550: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