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了这篇文章,你还敢盲目给孩子吃心理疾病的药?

 新师道 2022-04-02

小明语录

一定要尽早一些,去做那些你欢喜的,乐在其中的,能获取持久快感和热情的,你本该做却一直未做的事情。

01

我们会经历什么?

关于青少年生命教育和死亡焦虑的系统解决方案有很多。

很多人到了这个阶段,被激活了死亡焦虑、死亡恐惧,会产生一些自发的强迫症,其实是为了去对抗这种恐惧和焦虑。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由于严重的恐惧、焦虑的困扰,诱发了其他的一些神经症。

比如说失眠、头疼等等。这个时候有些人就会用镇静剂来解决,最常见的就是去痛片、止痛片。

其实去痛和止痛这个问题,我以前给大家讲过,就是资本主义工业时代的特征,它打破了农业时代人们缓慢的、自然康复的节律性。

因为工业时代,人必须要按照生产线的工作方式来安排自己的作息,所以人是不允许生病的,不允许有头疼、失眠的。

而且需要清醒的时候清醒,需要睡觉,马上就要睡着。但是这样机器般的、开关式的生活模式,人这种自然动物是无法顺应的。

02

资本主义的神器

所以资本主义就必须要生产出两种东西来,一种就是镇静、去痛的各种药片;另一种就是让人兴奋的咖啡

必须要有这两种法宝,才能够让一个现代人应对每天繁重的生产和现实的工作生活状态。

这种靠药片或者靠某种兴奋剂来打破自己生活节律的方式,暂时性的安抚自己的恐惧和焦虑,其实不是一个好的办法。

一方面它会引发很多身体方面的损伤,很多去痛片对身体的损伤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对肾脏,肝脏;还有一方面它有时候还会产生成瘾性

举个例子,美国有一种药——奥施康定。这个药被称作是去痛的神药,止疼镇静的效果很好,创下了350亿美元的销售数额。
其实它是有成瘾性的,我看到有一些数据,说这个药品让几百万人产生了严重的药物依赖,还有几十万人因为过量服用这种药物导致死亡。

我推荐大家去看一部美剧叫做《成瘾剂量》,有的翻译成《毒瘾》。

这部美剧就专门描述美国人生活中如何离不开这种镇静去痛的安抚性药物的。

这个美剧里展现,美国的药厂如何买通了所有监控他们的人,也买通了所有开药的医生,投其所好,给他们各种各样物质上的满足。

让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医学研讨会,住五星级酒店、坐头等舱等等。

就导致这种药物在美国几乎不受任何监管的情况下大肆售卖,医生们经常鼓励病人专门去吃这种药物。

03

警惕资本的绑架

我提醒家长们注意,现在很多家长经常给孩子吃这个药那个药,还发给我看。

你们好好回忆一下,我们这代人小时候哪有孩子吃这样的药物的?

更可怕的,我最近还看到,上海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注意力能够集中,让孩子吃很多注意力集中的药物,真是太无知了。

他们对整个西方医学和它背后的整套商业资本机制,完全是无知的状态。

关键是西方资本的药厂还通过不断地对大众进行所谓的科普教育,慢慢给人塑造了一种价值观。

我特别反对各种各样的网红给网民介绍这样那样的“知识”,很多“知识”背后都站着资本资本让他们去发布什么样的东西,会把写好的东西给他们,让他们去编辑。

这些内容发出来之后,就不断“重塑”家长们、大众对很多事物的认知。

美国社会就是这样的,用这种去痛片、止痛片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

比如说脚疼,吃两片布洛芬;喝完酒头疼,吃两片布洛芬;打完针胳膊疼,吃两片布洛芬。

不管是什么样的疼痛,美国人首选一种去痛片来解决。
如果大家稍微愿意去多查一下,就能看到外国人是如何通过各种各样的法律来对抗这些资本的。

很多中国的家长让孩子吃各种各样的药,其实只要了解一下,就不会轻易地通过药物来解决类似的问题了,比如说抗多动症的。

有一些人是非常严重的疾病,比如像晚期绝症,可能非常的疼痛,需要某一些强力的止疼剂。

但是如果你本来没有那么严重的问题,只是生活中由于某一些焦虑事件、恐惧事件所引发的身心反应,你太轻易的去使用去痛止痛药物,就会使得你的耐药性增加,以后这些药物对你的作用就变得越来越小了。

所以人不要轻易去使用这类药物,对你来说本身也是一个保护。
治疗疼痛的这些公司在中国也悄悄地制定很多看似科普的东西。

比如说关于疼痛的五级标准:哪一级是什么疼痛,实际上制定这些分类和标准的目的就是要你知道哪一级得吃药了。

就像我们现在经常看到很多给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分类,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满足药厂的需要。

现在,孩子们太轻易地使用各种各样中枢神经兴奋类的药物,家长们真的要警惕。

家长们总是会放弃一些本来可以自然疗愈的方法,却非要使用化学的方法,这化学方法的副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但家长们把孩子的状态有时候理解成就是感冒了,吃个感冒药就好了。

这些资本控制的心理网红,写文章的时候不断给你传播资本想传播的东西。

很多这样的文章,告诉全国有多少人又有抑郁了,全国有多少人焦虑了,全国又有多少人失眠了…这些文章背后都是资本在控制。

包括把抑郁描述成一种叫做心理感冒,这些词都是资本在编造的,就让你觉得,原来抑郁也类似感冒,吃了药之后它就好了。

04

孩子的心理要靠很多人维护

所以我经常给家长们说,孩子如果到医院诊断完之后,医生给你开了一大堆药。

在这种情况下,

第一,最好找个熟人,特别是自己的亲戚给你看,如果他是精神科或者心理科的医生,相对来说要可靠一些。因为资本和亲情之间,他至少要做衡量吧。

第二,很多很轻的问题,不需要靠药物解决,靠一些心理学的方法就能解决,如果也会给你开药,那家长自己也应该去试试,去检查一遍,看别人是不是也会给你开药。

如果你也被开了药,你就应该知道该怎么样对待这些问题了。
因为工业时代对人的要求,孩子就像送到了一个生产线上一样,不能随便的旷课,不能随便的停留下来,不能赶不上功课。

所以出了点儿问题家长就想赶快用药物先补住,让孩子继续能够在生产线上跟着流程走,这些问题才导致家长们觉得药物是必须的。

如果离开工业时代的生产线环境,孩子是可以慢慢康复的,不过就需要时间。

农业时代,我们处理很多问题的时间可能比工业时代要求的更长,但是它是自然疗愈法,对人的损害要小的多。

05

四大守护因子

我经常给家长们说,你孩子这些问题,如果你能做到四点就能解决。

这四点实际上都和注意力的转移有关。

因为孩子们现在在学习现场,得到很多负面的情绪体验、挫败感。

这些情绪体验如果把它转移:

第一个是运动;

第二是艺术活动;

第三是同伴的活动;

第四是自然界里的活动;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到了这些活动中,同样也会中枢神经兴奋。
这种自发性的中枢神经兴奋分泌很多快乐的激素——多巴胺、血清素本来就可以治疗他的心理疾病。

而你现在服用的某种西药,和自然世界里面获得的这些身体自发产生的激素有区别的。

你长期的使用某一种药物,从外在使用某种药物输入到大脑里面去之后,反而使得大脑对这一类的生化平衡被打破

就慢慢变成不能停药,因为停了之后自己大脑不生产,人马上就会陷入到另外一个情绪极端。

所以农业时代的慢方法其实更适合孩子。

06

农业时代的解决方法

其实成年人如果愿意不要太快的去求助于药物,采用一些农业时代的慢方法也可以解决问题。

比如说死亡焦虑、恐惧症,过去在农业时代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呢?有一些免疫接种程序,就是心理学里面的行为主义发明的免疫接种语言程序。

把这个语言程序输入到你的大脑里面去之后,让你产生一种对焦虑、对恐惧的一种免疫力就像生物学上的免疫力一样。

05年,我跟着导师去做一线沿海部队心理训练的时候,为了解决当时面对战争所产生的死亡恐惧、死亡焦虑,做的很多训练里面就使用了这样的方法。

更简洁的,就是过去农业时代经常使用的念经,你信仰某个宗教,就念某个宗教的经。
几乎每一种宗教都有针对死亡恐惧、死亡焦虑的特有的一套语言程序,实际上它也是一套语言免疫接种程序。

和现代心理学的免疫接种程序相比,区别就是现代心理学的免疫接种程序去了宗教化,加上身心调整的一些暗示语言。

宗教的免疫程序,更多的是从价值观上对你进行一个重塑的过程

佛教里面除了《金刚经》以外,最常见的就是你们经常听到很多唱歌的人,有时也会朗诵。

比如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面有些话就是为了解决恐惧症和焦虑症的
它的语言是这样说的,“...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直接针对人的恐惧、死亡、焦虑进行的暗示性的语言。

道教还有一些配合仪式的方法去除人的强迫、恐惧、焦虑。实际上是创造了某一种强迫仪式来去除你的恐惧、焦虑,替代了你原有自己产生的强迫症和强迫仪式。

当一个人身心比较虚弱,遇到能够产生死亡焦虑、死亡恐惧的事情,比如说到医院去看病人,或者是参加葬礼仪式。

这时道教就有一种方法,手掐住中指的指根,心里面念一段咒语,我只记得其中有一段叫做“正气内存,邪不外干。”其实如果你经常这样做,相当于创造了一个强迫仪式。
是不是相当于给你创造了一个像强迫症一样的行为呀?

但这个行为替代了你自己的强迫症、强迫仪式,针对你的恐惧和死亡焦虑解决问题。

其实人类从古至今,不管是宗教、文化、艺术里面都有各种各样的处理方法。

农业时代人们产生的方法,本质上讲是自然疗愈方法

它对人来说负面作用要更小一些,有的时候还能提高人的心理素质

它和工业时代使用药物的解决方法比较起来更安全,更好。

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现代心理学还有,我们下一讲继续。

添加课程助手微信:

邢老师:kalleyxing1272

免费听小明老师系列微课

小明语录

人生重要的不是你经历过多少个十年与过去,人生更重要的是,你能创造多少个崭新的十年与未来。

小明老师著作

内容简介:

7大技巧,30+助眠练习,知名心理专家赵小明原创睡眠训练课程,助你重启天生睡眠力,随时随地,想睡就睡,与精疲力竭的人生说再见!

《秒睡随时随地睡的幸福方法》

点击二维码进入购书通道

 buy   book 

《新精神分析核心概念》

点击二维码进入购书通道

 buy   book 

《心理安全员》

点击二维码进入购书通道

赵小明导师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儿童早期家庭教育专委会理事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心理安全员》

《新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必知的100个核心概念》

《秒睡·-随时随地睡的幸福方法》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2

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嘉宾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异想天开》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萌娃运动会》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旗下网络媒体央视频,疫情期间特约连线心理专家

作者:赵小明

文字整理:邢娟

图文整理:乔颖

审核:段艳梅  唐瑭

marvellous

推 荐 阅 读

死亡焦虑的“解药”,老祖宗早就为你准备了……

一个人无儿无女,这辈子就活得没意义?

一个孩子“不听话”的背后,源于这些“不认同”

为什么我们筛选了最聪明的人才,却难有一流的科学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