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 | 摆脱社交焦虑,我们该怎么做?

 长沙7喜 2020-02-09

南心理——心灵中温暖的南方

一个有社交焦虑女孩的故事

有一个家庭,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经济条件不错,孩子的学习环境和条件都很好。父母事业有成,对孩子的期待也高,打小就让她学外语、画画,钢琴等级,游泳比赛,可谓全面发展。可偏偏到了14岁(初二),女孩得了“社交恐惧症”,见人就脸红心跳,严重的时候不能坚持上课。父母虽然好强,看到如此痛苦的孩子不得不软下心来,给孩子充分减压。孩子的上学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她本是班上的尖子生不久却成了学习的“困难户”,家长身处两难,内心焦虑日渐明显。

面对这样的家庭,心理咨询师不会鼓励家庭继续替孩子减压,而是要父母看清家庭内部的互动是如何把孩子的“问题”扩大成家庭的问题。

父母需要维持家庭的内在规则,孩子必须自己面对她成长的压力。

理解症状的功能

社交焦虑使孩子可以不遵守社会规则(不能坚持上课),随心所欲地活着,还能不被父母责难,这问题这症状使孩子获益。
这样的获益虽然不是孩子预知的,但逃避压力后的心身松懈,会使孩子的病慢性化。
心理咨询师如果过多纠缠于孩子改变的症状,忽视强化她进取的欲望,也有可能弱化孩子的能力,使她固结在对疾病的恐惧中。

家长如何做

家长要承认社交恐惧会影响孩子的人际感觉,或者会影响她学习的效率,但不会影响她校外的生活与学习。
真正的问题不是“社交恐惧”,这种恐惧人人都会有,人人都要学过这关。真正的问题是恐惧引发的对成长责任的“逃避行为”,不鼓励逃避,就减少了空间的负性影响。
父母有意减少对孩子“社交恐惧”的关注,孩子的麻烦也会少一些。

症状是内心愿望的表达

我们不把“病”看成是一种被外部强加的东西,而把它看成是孩子内部愿望的一种“婉转”表达,把它解读为一种与父母互动中的需要。
这样,问题的受害人就演变为问题的行为者,孩子不得不面临对疾病新的感觉。
我们在帮助孩子处理焦虑的同时,又要孩子学习与焦虑做朋友,把焦虑看成是人生的一种发展。

让孩子自己决定变化与否

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孩子学习自我控制和自我放松。同时,咨询师可以按照家庭对治疗的期待做一些事情,比如着手为孩子重建一种行为规则,或督促孩子去完成一个学生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

咨询师还会跟孩子讨论改变的阶段性目标,这个目标不是治病,也可能不是学习,而是着重孩子在情绪行为方面的不同。

咨询师既让孩子观察行为改变对父母的影响,同时又让父母把观察到的情绪变化告诉咨询师。在和家庭讨论这些变化时,孩子得到心理满足和正面鼓励。

变得更好还是更糟,都由孩子决定,基本上孩子都会选择变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