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乌”竟然不是乌鸦?真实含义与语文课本大为不同

 fxiaog 2022-04-03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诗介绍了苏州城外的名胜古迹寒山寺的夜景,有人认为月落乌啼的“乌”是指乌鸦,其实有另一种说法。

(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侵删)

这首诗的意思是,月落在余光中,到处都是朦胧的霜色,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寂静清冷的寒山古寺,半夜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过往的注释家会将“乌”翻译为乌鸦,因为江岸有风有树林,可作为乌鸦的栖息之地,夜半江上客船到了,寒山寺上的古铜钟敲响了迎客钟,惊动了乌鸦,使其躁动而啼叫。

但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个乌指的并不是乌鸦,而是把月亮比作蟾。因为古代将太阳比作日中乌,把月亮比作月中蟾,所以有些诗中将太阳和月亮简称为乌和蟾。

在其他的诗中也出现过类似的例子,比如韩愈的《苦寒》中“日月虽云尊,不能活乌蟾”,就是说太阳和月亮虽贵为天尊,但天气极寒的时候,就连太阳之精的乌和月亮之精的蟾也要被冻死。这里的乌就不是乌鸦,而是三足乌,三足乌在中国古代神化中说的就是太阳。

“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乌不能被当作乌鸦还有其他的疑点,有人说张继晚上听到的不是乌鸦的叫声,而是乌雀,乌雀一般在晚上十点后才出来活动,他写下这首诗的时间也是半夜,所以听到的有可能是乌雀的叫声。也有人考证,苏州地区有一种黑色的鸡,张继听到的打鸣声就是天快要亮时的这种鸡发出的声音。

也有人认为乌啼指的是乌啼山,这种说法并不是很准确,因为乌啼山的得名也是因为《枫桥夜泊》这首诗,在张继之前,并没有乌啼山的叫法。

其实,“乌”不管说的是什么,本身就是一种抽象化的语言艺术,张继的这首诗有动有静、有明有暗、有画面和声音,正是因为这样富有诗意的审美情趣,才被诗人传颂,总归都是美的,又何必去较真到底是什么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