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医案

 学中医书馆 2022-04-03
     功能性痛经多因寒 温通化瘀解病痛

    孙宁铨(1923~1991),主任医师,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妇科专家,江苏吴江人,上海同德医学院毕业。曾在苏州江南医院、江苏省中医研究所等单位任职,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妇科筹委会主委。长期从事中医妇科研究工作,尤其长于痛经的治疗。

    孙宁铨认为,功能性痛经多见于年轻妇女,以实证居多,其中寒证常见于青春期少女,主要病因病机为“受寒、饮冷、入水、淋雨”而致“寒凝气血、气滞血瘀”。具体的症状为:经期前后或经期时,小腹阵发性绞痛且冷而重,面部色白,头面汗出,肢冷不温,周身乏力,腰背酸痛,甚则恶心呕吐,在床上翻滚呻吟,经血颜色黯红或紫暗,月经量先涩少后增多,多时色渐转红,伴大小血块,量多块下则疼痛减轻或缓解。对于功能性痛经,孙老治以温通化瘀、行气活血。常用药物为:肉桂(后下)6克或安桂粉1.5克(包吞),红花10克或藏红花1.5~2克,丹参、当归、延胡索、制香附、枳壳、桂枝、山楂、五灵脂(包)、川牛膝、泽泻各10克,葛根12克,乌药、木香、陈皮各6克,小茴香、吴茱萸各3克。以上诸药,按气血失调之程度及疼痛之轻重,而选用其中9~11味组成药方。

    现代研究证明,该方能抑制前列腺素产生,并降低月经血及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水平,从而解除或减轻它对子宫肌的刺激,达到消除或减轻疼痛的目的。近年来发现,该方尚能治“膜样痛经”。中医认为内膜、血块均属瘀块,用本方后内膜片可由大化小或碎裂,从而缓解疼痛。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有减轻症状、缓解疼痛之效,还可缩小及软化结节,使之逐步吸收,但停药后易复发,不易根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