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绪稳定之心理学含义:延迟满足欲望,语言表达诉求

 王明鹏 2022-04-03

道理让人知道,心理让人做到,由此对于知情意的含义就要奔着有效做到来思考。

认知上给出很多解释,如认识自己无知,目的为了做到,要有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这样思考的意图是让个体接受当下自己水平,尤其是最差情形,然后努力挖掘积极资源,朝向有利于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出发。

举个例子。

在你正在为某个事情忙碌时候,又需要再处理其他事情,分身无术之下,这就使得自己恼火,这时候需要处理的是情绪。

一种可能就是与人家怼起来,发泄自己不满意,语气不好,话语唠叨,充满抱怨不耐烦,这就是情绪方式表达自己诉求,事后会觉得情绪失控,没有做到心理健康需要的情绪稳定。

我们来看看如何处理这个情绪失控问题。

还有一种应对方式,听到不乐意的事情,当然会激活愤怒情绪,这是主观感受无法避免,“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不仅有感情还有情绪存在,这就说遇到不如意事情,瞬间升腾起来负性情绪很正常,没有这个负性情绪才是不正常的。

接下来,如何表达情绪才是要做的事情。这就要看到情绪背后的本质是欲望没有被满足!

听到不如意事情,不符合自己看法,为何会有情绪?因为不如意、不符合看法,这些是没有满足自己欲望,因为自己欲望是如意与合我心意。

既然现实中的人际互动出现冲突,说明双方都有满足各自欲望的需要,怎么办?这就需要延迟满足!

因此,情绪管理的关键在于延迟满足自己欲望,我觉得这也是“情绪稳定”的心理学含义,属于可操作性的定义。

上面这个例子就是如此,听到不合自己心意的看法,允许有情绪出现,但是要迅速想到这是自己的欲望没有满足,那就暂时接受不能满足,接受可以延迟满足,同时要用语言而非强烈情绪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比如可以说“手头事情忙不完,这个事情没法同时处理,看看有其他什么办法不”。

可能由于强烈负性情绪,让自己这个语言表达带有情绪,不要紧,能够说出诉求就可以,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我们要有自知之明,接受自己个体特性,用胡适话说,“别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情绪后面是没有满足的欲望,我们不是扼杀欲望,也不是消除欲望,而是面对和接受欲望。欲望无错,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延迟欲望的满足而已。

心理健康需要认知合理,这里的认知当然也包含人人皆有的欲望,承认欲望存在也是认知合理的表现,只不过欲望引发情绪时候,采取延迟满足欲望的认知和方式,也正是情绪稳定的关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