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家坟上的草 清明就要到了,在这个地方的山上可以听到零星的一些毕毕剥剥的炮竹声。客家人,大多是在中秋时候拜山的,清明时候拜山的也有,但很少。 我坐在屋里,望着窗外,心也飘出窗外了,飘到我老家的大山里,一个很远的地方。 我老家在清远的连山。听这地方名,便知道那里有很多的大山,一山连着一山。我们先人的坟也都在老家的山上了。每逢清明的时候,我们要上山拜山,也就是给我们先人的坟烧香挂纸。 自从走出大山念书后,我几乎很少去拜山了。每逢清明,都在学校里,回去一趟不容易。从学校毕业后,我来了这里工作,离故乡更远了,几乎只有过年才回去了。有时候过年都在这里过年,——在这里成了家,立了业。离故乡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开车回去至少要五六个小时。 清明,容易想起老家坟上的草。一年才拜一次山,到拜山的时候,坟上早已经长满了荒芜的野草。记忆中,我们拜山前,由家族中比较有威望的长辈组织,然后进行分工。我小的时候,清明拜山绝对是一件大事,几乎整个家族的男女老少都要去,除了还不能走路的小孩,由他们的母亲在家里带着,与上了年纪不能走动的老人。先人的坟在山上是很散的,这座山一两个,那个山一两个。有一些离大路近的还好,可以骑上自行车,载上拜山用的箩筐(里面装有拜山用的东西),然后把自行车放在路边。然而,我们拜山的每一组人,都是根据时间,坟的分布去拜的,几乎很难存在可以骑自行车去拜山的情况,都是大人们挑着箩筐,扛着锄头、铁锹等去的,我们的小孩就跟在后面,大人去哪里,小孩就去哪里。 ![]() 不少坟,都在河对面的大山上,拜山的人需要过河。以前,河上都没有搭桥,大人们挑一处河水浅的地方,卷起裤脚就可以过河了,但我们的小孩,需要把裤子脱掉,才能过河,由大人在一旁搀着。 到了坟前,大人们立刻忙活起来,先要把坟上,坟周围的草锄干净,再把坟修整一下。这些工夫做完了,才可以挂纸(拿一根树枝,上面挂着一些红纸),插香,上贡品(煮好的鸡肉、猪肉和酒、水果等),烧纸钱,放鞭炮。我们小孩帮忙拔一下草,然后就是看大人们在忙了。鞭炮一放,也意味着那一个坟已经拜过了,开始往下一个坟赶了。 一个大家族,往往分四、五组人去拜。早上早点出发,全部拜完的时候,也是中午左右。大家先约好最后在哪个坟拜,等拜完了最后一个坟,我们就可以在那里做饭吃了。我们小孩什么也不懂,听从大人的安排,该拔草的拔草,该跪拜的就跪拜,心里也就是图个热闹。到了最后,大家都聚在一起,更热闹了。 后来,我们长大了一些,也要跟着大人一样给先人的坟除草,但烧香,上贡品方面还是大人们亲自去做,好像这是规矩。 天气好拜山尚好,最怕逢下雨天。“这下雨天,预示着风水好,”大人们只能这样自我安慰了。而我们小孩子毛手毛脚的,在爬山的时候,难免这摔一跤,那摔一跤,屁股全是泥印。大人们又说话了,“这是官印,将来你们能做官了。”——那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一个平头老百姓,就差对当官的卑躬屈膝了。 如今,上了些年纪,每逢清明,都会忍不住去想老家山上的坟。坟上的草年年都会长得如此的旺盛,却见证岁月的沧桑,人间的冷暖。那么多年没有去拜山,拜山的很多规矩我也没有学会,总感觉自己是一个挺失败的人的。曾经的大人们终究要老去,而我们也终究要老去。山上的坟,每个清明都会有后人去祭拜着。整个家族都在清明的时候烙下了深沉的历史印记。 现在,每当我想起老家坟上的草,我就想到了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坟上的草,一直在等着,也一直在看着。 2022年4月3日星期日上午 ![]() 以爱与青春为名,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一片荒草照野园 微信号 : mozuning804 就这样默默地写着自己的心灵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 |
|